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校园动态 > 校园新闻
“偷渡”进入大学校园 照见功利教育百态
2017-08-16  南宁晚报  

字体大小:

  暑假往往是参观大学校园的高峰期,为了应对大批游客,一些学校尤其是著名高校经常采用限流的方式来应对客流,以维护校园的宁静。

  暑假来临,为一睹最高学府的风采,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常顶着烈日,排队几个小时才能进入清华、北大校园。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在清华、北大校园附近,集结了一批五花八门帮助游客“偷渡”进校园的商家,他们自称收取数十元费用,即可让游客不用排队就能入校园。对此,学校保安表示无奈,只能凭借经验拦截“偷渡客”。有一家四口藏身在快递车内,试图混入校园被保安拦下。(8月6日《北京青年报》)

  一家四口两名成年人和两名儿童,原本打算藏在快递车里进入校园,结果被发现遭拦截。记者探访发现,除了试图藏进快递车混进校园,还有一些人,通过收费,提供多种“偷渡”进校园的方法。进大学参观,竟然还要排长队甚至“偷渡”,简直匪夷所思。

  暑假往往是参观大学校园的高峰期,为了应对大批游客,一些学校尤其是著名高校经常采用限流的方式来应对客流,以维护校园的宁静。但是,如果说上课时间限流是为了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暑假期间为何还要限流?高温天气限流让远道而来的游客扫兴不已,催生了各种“偷渡客”,这让一批五花八门帮助游客“偷渡”进校园的商家大发横财,也让大学的清誉蒙尘。

  那些游客多半是趁着暑假带孩子来参观,就拿那一家四口来说,排了很长的队而不能进入,固然是有点惋惜,但“偷渡”进大学校园更是得不偿失:一是不安全,两个大人两个小孩挤在小小的快递车内,容易失去平衡,一旦发生意外,后悔莫及;二是会给小孩子留下漠视规则,金钱万能的不良教育,以后一旦遇到类似规定不允许的情况,小孩子便会有样学样,用“旁门左道”或“金钱买通”的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稍不注意则会逾越规则的雷池。与带孩子参观著名大学的良好初衷背道而驰。

  不惜多花钱、买各种假身份证明或坐“黑车”也要进入大学参观,与其说是对大学美景的向往,不如说是对大学金字招牌的迷恋。有些家长带孩子去北大、清华游玩,目的性非常强,就是希望能够借此鼓励孩子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甚至潜意识里希望沾一点最高学府的“仙气”,这和一些高考临近时拜孔子、拜文曲星、住“状元套间”的家长有着相似的心理,无不希望借助外在的“神力”来助自己一臂之力。

  然而,再多的膜拜终究是心理暗示,关键还是要靠自己努力。其实,气定神闲地进入北大、清华有多种路径,假如看见今日排队进入无望,第二天起早或下午早一点排在前列便可进入;再如可以和孩子在大学门口照张合影,告诉孩子——你争取将来考进这里,每天想怎么参观就怎么参观——这种励志方法比那种“偷偷摸摸”的难堪状态要有效得多,也安全得多。

  与国外没有院墙的名校比起来,“偷渡”进校园犹如一面哈哈镜,照见功利教育的世相百态。在公共资源与社会需求间供需不平衡的现实状态下,大学如何秉持“开放、包容、平等”的态度,让自身拥有的优质公共资源,成为向社会和公众提供一个涵养城市文明的有效载体,在强化管理与资源共享中找到最佳平衡点;民众如何成为一名文明游客,同时孩子们如何成为校园文化的真正参与者,各方需要思考和行动的还有很多很多。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关注大学校园“限游”:不能只把游客当“负担”
· 广州佛山两地大学校园南海节启动
· 大学校园对外开放遭遇“花季难题”
· 校园围墙挡不住社会压力来袭 学生生存靠奋斗
· 当代大学校园在城市层面的聚落环境研究
· "校园贷"侵袭大学校园:门槛低有玄机 说低息实高利
· 网络贷款疯狂入侵大学校园是福是祸?
· 调查:性开放弥漫大学校园 一个班1/4学生同居
· 评论:假期大学教室可有偿出租吗
· 河南:6000多名贫困大学新生“圆梦”大学校园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