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学前教育 > 学前新闻
亲子阅读不是单纯地给孩子“讲故事”
2013-10-08    新华网-北京青年报

字体大小: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每天读一些书,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然而,在孩子小的时候,如何陪着孩子一起读书?如何引导孩子读一些有益的书?是很多家长困惑的问题。清华附小商务中心区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叶红表示,亲子阅读不是单纯地给孩子“讲故事”,而是运用多样的阅读方法,让孩子在听一听、看一看、玩一玩的阅读过程中感受、体验、掌握阅读内容,唤起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促进孩子认知发展,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案例

  读者张女士:我从小就特别注重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因为我认为多读书可以扩展孩子的视野,培养孩子的性情,但是一直让我特别困惑的是,如何和孩子一起读书?

  专家观点

  清华附小商务中心区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叶红:犹太人在孩子小的时候,滴一点蜂蜜在书上面,让他们爬过去舔,以此告诉孩子:书本是甜的。是的,儿童的成长,除了必要的物质营养外,还要有精神食粮——书籍。

  首先,我要真诚地建议父母们——和孩子们一起读书吧!在共同的阅读讨论中,家庭也会发生奇迹,变得更和谐、更温暖。这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贵在持之以恒。家长们多些时间给孩子,少些时间给电脑和电视,少些时间聊天美容。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上班一族的爸爸妈妈往往也不可能在孩子的阅读方面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其实孩子们也不会剥夺我们太多的时间,每天只要陪着他阅读至少20分钟就已经足够了!和孩子一起快乐地享受这个过程,童书曾经改变过许多错过了阅读关键期的成年人,借助童书,我们的童年被唤醒,并与孩子的童年发生共鸣。

  其次,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对孩子来说,最吸引人的、最能打动他们的,无疑就是故事。在孩子学习阅读的初期,父母一定要对书刊进行精心的挑选,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书。

  再次,亲子阅读不是单纯地给孩子“讲故事”。而是运用多样的阅读方法,让孩子在听一听、看一看、玩一玩的阅读过程中感受、体验、掌握阅读内容,唤起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促进孩子认知发展,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也重拾了童心,感受了阅读的乐趣,营造了家庭的学习气氛。家长可以选择多种亲子阅读形式以保持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如朗读、跟读、吟诵这些形式,结合绘画、表演、游戏等活动,可以让亲子阅读有些变化。

  然而在和孩子一起读完书后,有些家长喜欢向孩子提问或者要求孩子复述故事。其实这样的做法我个人认为未必是最好的,有些孩子就因此对阅读失去了兴趣甚至感到厌烦。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与他人共同经历过某件事情之后,共同参与者就这件事情有许多可以交流的话题,也更加容易在交流中获得认同。因此,在和孩子读完书后,与孩子一起聊聊书里的趣事,就可以通过交流使双方获得认同,家长们对虚构故事与现实生活的理解也自然而然地传导给孩子,这样一举两得的做法推荐给各位致力于亲子阅读又不得其法的家长们。

  台湾作家林清玄说:“读书的目的使我们今天比昨天更有智慧,今天比昨天更慈悲,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爱,今天比昨天更懂得宽容,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生活的美好。”家长们,和孩子们一起读书吧!在共同的阅读讨论中,家庭也会发生奇迹,变得更和谐、更温暖。(文/本报记者 安苏)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亲子阅读≠陪读
· 爱孩子,就陪他们一起读书吧
· 阅读推广人袁晓峰:亲子阅读可让孩子终生受益
· 专家:不要给孩子“念”故事
· 重庆:405家单位当选首批“唱读讲传”基地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