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观察
高校缘何不愿承认自己是工程师的摇篮
2008-04-29  新华网  

字体大小:

    “为什么现在极少听到工科学校敢于自豪地说自己是工程师的摇篮?”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高等工科教育与产业合作教席主持人查建中博士发出这样的疑问。

    40多年前,他在清华大学读书。当时,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不少工科院校都以自己是“工程师摇篮”而骄傲。可是40多年过去了,越来越多的高校更愿意说自己是综合性大学,而不愿意给自己带上纯“工科”的帽子,好像培养工程师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

    近日在北京召开的“产学合作人才培养与就业高峰论坛”上,很多专家学者都发出了同样的疑问:为什么工科教育要“去工程化”?我们的工科高校到底是培养科学家的摇篮,还是工程师的摇篮?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专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就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为产业和经济服务。专业教育都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但是我们现在的专业教育是以教为主,而非以用为主。“就业导向”被轻视,甚至被认为是职业院校的特色。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坦言,现在不少工科教材,包括他自己写的教材,都是几十年不变,完全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而在这方面,职业院校与工科学校截然不同。这位院士去年到深圳的一所职业院校考察,一张课程表就让他感慨万分。看看人家的课程表是怎样设计的?不是传统的上半年基础课,下半年专业课;而是工作半年回来后,带着问题来学习,再出去工作,再回来学习。知识被活学活用。

    上个世纪70年代后,工程教育出现泛科学化倾向。著名发明家、企业家、麻省理工学院校友BernieGordon博士批评工科教育忽视技能、能力和工程实践。他说,多年来从麻省理工学院雇用的工程师没有一个做成一件事。工程教育脱离产业需求是对产业人力资源的主要威胁,教育必须改革才能跟上产业的发展、为产业服务。

    一组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美国培养了7万名工程师,中国培养了70万名。尽管在数量上有巨大优势,但是中国工科学生达到国际工程教育标准的比例并不高。查建中教授引用一组数据显示:中国的工科毕业生中只有10%适合在跨国公司工作,而比利时的比例是75%以上。

    工程教育问题同样反映在中国学生身上。查建中教授引用了另外一位学者对中国一些企业工科毕业生的调查结论:缺乏对现代企业的文化和工作流程了解,缺乏团队工作经验,与人沟通能力较差,实践动手解决问题能力较差、缺乏创新能力,求职盲目,缺乏自信,不了解今后要面临的工作,同时过高要求工资待遇和工作、生活条件。

    到了人才市场,工科教育则是这样一种状况:产业找不到有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强的大学毕业生。学生抱怨在学校没有实践机会,学习空洞理论,求职盲目。家长抱怨学费高,培养出学生待业或找不到满意工作。学校面临实习经费短缺、企业对学生实习缺乏兴趣,大学科研成果极少产生经济效益。政府发现产业升级面临人才短缺局面、社会整体创新不足。

    “这样就形成一个怪圈:一方面高校毕业生面临巨大就业压力,一方面产业缺乏人才;一方面高校科研成果累累但无效而终,一方面产业创新严重不足缺乏竞争力。”查建中教授说。

    对工科教育现状的不满意导致工程教育要推翻重来。以美国为例,它从1986年开始,有关部门加大对工程教育和研究的资助;国家研究委员会(NRC)、国家工程院(NAE)和工程教育学会(ASEE)积极推进工程教育改革;MIT、斯坦福等名校的工程教育都进行了整体改革。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长R ichard Morrow这样评价工程教育的重要性:具有最好工程人才的国家占据着经济竞争和产业优势的核心地位。不止一位专家学者达成这样的共识:中国产业升级的规模和速度取决于我国提供人才的质量、规模和速度!是到了重视并改进工科教育的时候了!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春琳)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发挥高校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 重磅:顶尖大学,合并!
· 上海高校求解如何让基础科学研究“扛鼎”
· 二本高校招行政,要求全员博士?
· 高校应为卓越女性搭建事业舞台
· 高校如何助力科技自立自强—— 代表委员为高校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 两部门重磅发文:不得从中西部、东北高校挖人!
· “问天”问天!这些高校,再立新功!
· 十一部门关于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022-2025年)的通知
· 十一部门:推动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校等组建一批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联合体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