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已成为日常话语和特定教育政策的选择方案。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竞争提高了教育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当前形势下,其弊端也越来越突出。我们应当以合作理念为主线,构建基于合作的教育治理运行机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孟繁华日前在“教育领导与管理国际研讨会”上表示。
他认为,从教育自身来看,过度竞争是教育管理异化的反映,是教育市场化思潮影响的结果,其最大弊端是使教育偏离了教育目的,如事实上存在的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优生和差生的划分等,出现了“绿领巾”、“差生智力测验”等怪象,一些学校还热衷于所谓“末位淘汰制”。这给学生、教师和学校造成了潜在的压力,大大加强了教育竞争的激烈程度。学校在应付各种各样的激烈竞争中,抑制了师生的创新能力,偏离了教育的本质。
“从当前教育现状来看,一切基于过度竞争的教育治理方案,都应重新梳理。”他表示,合作是对排他性竞争意识的一种超越,使教育获得一种共生机制和持续发展机制。我们应该反思以往的一些做法,转换学校发展方式,纠正由于过度竞争造成的偏差,回归教育本质,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相关内容>>义务教育法执行困难重重 小升初竞争愈演愈烈 >>教育歧视事件连发 学生人格谁来维护?
相关内容>>教育部:学校不得以任何方式区别对待未成年学生
推荐专栏>>教育评论:教育观察 教育时评 教育研究:综合研究 教学研究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教育新闻: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高教新闻 基教新闻 教师新闻 考试新闻 就业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