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观察
高考之结如何解:农村生源为何与重点大学渐行渐远
2013-08-15    新华网-光明日报

字体大小:

一名高考生在高招现场咨询会上。CFP

CFP

  2013高考招生在今夏的热浪中落下帷幕,但有关高招的话题仍在继续。

  今年,北大、清华不约而同在招生录取过程中向约定俗成说“不”,无疑成为今年高招的亮点。而这,或将成为中国高校在招生录取方面进一步走向“成熟”的开端。与此同时,招生中的一些老话题,比如重点大学农村生源减少、重点大学指标投放属地倾斜等,仍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新现象:高校由被动“录取”向主动“招生”转变

  6月初,北大招生办公室主任秦春华在新闻发布会上告诉记者,北大明确拒绝了少数企图向北大索要巨额奖金、进行讨价还价的所谓“状元”。他同时表示,北大今后将不再发布一切与“招生政绩”相关的数字化指标。而此前,这个时间段各高校往往正致力于“抢夺尖子生”“预约准状元”。在往年比拼状元数量、以高额奖学金吸引状元的背景下,此举可谓一大变化。

  6月26日,清华大学四川招生组在微博发布消息称:“清华坚决抵制四川的体育加分”。一石激起千层浪,此举成为高招过程当中最热的新闻。这是我国高校首次公开拒绝某一个地区或某一类加分,向已经被腐蚀的一项制度说“不”。与往年录取认加分,专业认裸分的软性对抗相比,显示出中国高校在录取过程中开始主动明确自己的主张,可谓另一大变化。

  “‘招’这个字在汉语中是主动性用语。‘招’者,‘呼’也,含有‘呼唤、吸引’的涵义。但实际上,在恢复高考以来的30多年里,大学招生部门所做的工作,基本上不是主动地去‘招生’,而是按照各省招生考试部门提供的高考分数被动地来‘录生’。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招生办公室名不符实,可以将其改名为‘高校录生办’。”秦春华对高考招生录取工作别开生面的阐释令人深思。

  秦春华说:“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下,招生也好,录生也好,二者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学生都是通过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校的。他们基本上没有选择的权利,只能被选择——不是被这所高校选择,就是被那所高校选择,而且只有一次机会。如果高考分数太低,那就不可能被任何一所高校选择。但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下,情况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有了选择的权利。即使他已经被一所高校选择了,但他依然可以放弃并选择另外一所高校,甚至选择境外乃至国外的高校。同样,传统封闭环境下高校之间并没有多少生源竞争压力——即使有也可能很小。但在开放环境下高校之间的生源竞争压力可能会一下子变得非常大。这种压力迫使我们必须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学生最适合北大培养?或者换句话说,北大招收学生的标准是什么?”

  从以分数衡量到思考本校招收学生的标准到底是什么,高校招生工作在内部外部压力下开始慢慢地转变。也许正因为此,今年相比往年,很多大学对于香港高校以及境外高校抢生源、抢状元不再那么敏感,相关新闻也不再惹眼。

  北京理工大学招生与就业工作处处长李振键说:“今年招生过程比往年更加规范、平稳,因为招录的许多政策制度,比如阳光招生等,更加规范成熟。”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重点大学从未忽略寒门学子
· 111所重点大学对高考加分态度:27%完全承认
· 教育部部长:提高农村学生进入重点大学比例
· 北大本科教师人数超新生 居重点大学之首
· 熊丙奇:农村生的出路何在?
· 重点大学校长岗位交流变动 意在促进大学建设
· 俞敏洪:农村孩子上不了最好高中怎么上重点大学
· 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日减 教育公平引热议
· 人民日报:高校掌门人热议《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
· 朱清时:中国教育管理体制必须改革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