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举报,媒体“揭秘”,学术机构内部调查
“不端”还是“不当”,谁说了算
【核心阅读】近几天,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医师王宇澄举报他的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正敏涉嫌学术抄袭、院士申报材料造假等问题,经媒体报道受到广泛关注,更因为当初担任推荐人的4位院士写联名信要求中科院对王正敏予以除名而似成“定案”。
7日,中国科学院表态:此事正在调查中,将严格按照有关程序处理。
王正敏院士所在的复旦大学在2013年8月已拿出了一份《关于举报我校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正敏院士涉嫌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报告》,结论是“学术态度上是不实事求是的”,但“不属于抄袭”。因举报人对结论不服,该校启动程序进行复查,尚无结论。
涉及学术规范及技术性很强的专业成果问题,究竟该由谁来调查、判断,并给出公正可信、负责任的结论?在这一案件的采访过程中,记者颇感困惑。
“学术不端”,怎么界定?
在中国听觉医学领域,王正敏院士大名鼎鼎。他长期从事听觉医学和耳神经—颅底显微外科研究,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创建卫生部听觉医学重点实验室,多次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奖项。
也许直到1月3日,王正敏出现在复旦大学组织的媒体情况通报会上,首次公开回应前弟子、秘书,现为同院医生的王宇澄对他的造假举报时,还完全没有意识到,也没有准备好,要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面对一场颠覆以往78年人生所获得的一切荣誉、评价的质疑和声讨。
王宇澄在一年前就已向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递交了举报信,其中涉及王正敏博士学位造假、论文投稿方式造假以及书籍引用未注明出处的三方面问题。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在2013年8月给出回应,并在该委员会网站上公布了调查报告。报告认定,王正敏提供的医学博士学位证书已获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定,学历造假问题不存在;王正敏作为合作者之一发表的几篇中文论文中,有些论文内容高度重复,属重复发表,“在学术态度上是不实事求是的”;使用大量插图但未注明出处的做法,“尽管不属于学术剽窃,但是不符合国际公认的学术规范”,相应的文字内容为“解剖学描述,不属于抄袭”。
举报人和被举报人都对这一结论感到不满。王正敏为其专著中使用了100多幅和他的导师瑞士苏黎世大学教授乌果·费绪专著中相同的耳部手术手绘图一事辩解说,已在文字中提到图片来源,乌果·费绪教授也对此知情,还在序言中提到了“引用他的图时很小心谨慎,这些图能够使得读者对手术有很好的理解”。
由一所大学对其聘用的员工进行学术道德状况调查,很容易被质疑为“手软”,缺少社会公信力。复旦大学对王正敏被举报案中给出的结论,就是受到了这种质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国科学院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曾经派出相关负责人到复旦大学了解这一举报事件并听取其调查结论。中科院相关负责人在7日的回应中也表示,2012年11月收到投诉,随即致函复旦大学,要求对投诉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在收到复旦大学回函和调查报告后,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常委会曾开会进行专题研究,并成立了由相关领域院士组成的专门工作小组进一步核查。“正在调查”的结论,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