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观察
传统校园安保面临新挑战
2014-06-13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校园安全靠什么?不是靠教师的舍生忘死,也不能靠运气与侥幸,防止校园侵害案发生,最终还是要依靠建立完备的校园安全机制来保障。

  6月10日上午,湖北省潜江市发生一起歹徒劫持学生事件。一名扬言报复社会的社会人员,持刀和疑似爆炸物,闯入班级,劫持了1名教师和52名学生充当人质,解救过程中,学校女老师秦开美和浩口镇党委副书记王林华接力换人质,上演震撼人心一幕。但据媒体报道,当事校园安保措施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越来越多的校园安全事件对校园安保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传统的安全观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校园安全机制建设要先行

  当歹徒携带自制炸药、自制手枪,手持匕首和汽油进入浩口镇第三小学六年级教室时,被劫持的秦开美老师临危不乱,冷静应对,一边安抚学生,一边劝说歹徒让52名学生离开,自己留下做人质,并示意邻班学生迅速通知其他老师。老师爱生如子的高尚精神和应变素质,使52名学生脱离危险,把事件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我们看到,在第一时间得知消息后,学校能迅速把全校学生从教学楼撤离到操场的安全区域内,这说明该校平时的逃生演练是到位的,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当地镇党委主要领导和派出所民警能在接警后迅速及时赶到现场,与歹徒谈判周旋,甚至镇党委副书记主动替换秦老师当人质,这得益于该镇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健全到位。事发学校离潜江市公安局大约有25公里路程,镇里的前期处置措施,稳住了歹徒的情绪,为警方的后续处置赢得了宝贵时间。综览这起案件中的各方表现,我们能找出很多安全管理落到实处、安全教育收到实效、安全机制相对完善的亮眼之处。

  在这个事件中,我们为老师、学校、镇干部和民警同志点赞,同时也为危险来临时没有慌乱一团而是有序撤退的小学生们感到高兴。这一切表明,该地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行之有效的校园安全管理机制,关键时刻各方能迅速联动,担负起应尽的安全职责。如果没有平时的安全工作作铺垫,我们无法想象该事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结局。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校园安全防护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稍有差池就可能会波及学生的生命安全。本起案件的成功处置也得益于当前反恐防暴的大形势和校园安全事故频发的背景下各个方面安全意识之弦的紧绷,得益于学校与镇政府和派出所相距甚近能及时处置,得益于教师和镇干部舍己为人甘做人质的高尚道德和责任意识,得益于对侵犯校园的暴力犯罪分子人人喊打的社会氛围,“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可以说均具备。

  校园安全靠什么?不是靠教师的舍生忘死,也不能靠运气与侥幸,因为校园侵害的施加者多来自于校外,有着深刻的社会因素,所以校园安全光靠学校一家也无法完成的。我认为,防止校园侵害案发生,最终还是要依靠建立完备的校园安全机制来保障。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校园安全管理是社会管理的一个特殊部分,也应当与之相适应建立一套完整的校园安全管理机制。在这个机制中,政府、公安、社区、学校各方面应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无缝协作,应急迅速,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校园这方净土没有危险,让孩子们在无忧无虑中安全成长。建立校园安全机制,应当是全社会共同思考的一个迫切问题。(作者徐天海,系湖北省宜城市流水中学教师)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投入不足 部分农村和民办学校安保靠"稻草人"
· 记者暗访北京学校安保状况:课外辅导班存盲点
· 成都市教育局:校园安保必配辣椒喷雾剂等九件套
· 校园安全首次上升到国家高度 安保警戒升级
·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记者实地探访校园安保
· 十堰伤人事件:“五分钟血案”捅破校园安保网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