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观察
就近入学为何遭公平诘问?
2015-05-08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编者按 就近入学是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在各地推行顺利,效果良好,但也遭遇一些质疑声音。近日,南京首例就近入学“民告官”案开庭审理,南京一区县教育局被诉划分学区不公。《南方周末》近日一篇文章称,按照“就近入学”原则,有钱人可买昂贵的学区房让孩子入学,普通家庭难以做到。而且划学区的决定权在教育官员手里,由此就有了寻租的空间。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取消强制就近入学,容许学校以成绩自由招生。就近入学为何会遭公平诘问?义务教育阶段按成绩入学就公平吗?可行吗?就近入学如何在透明度、科学性等方面落实得更好?本期话题就此进行探讨。

  就近入学是保障公平首选方式

  在各地加大力度,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之时,社会上对于就近入学仍然有质疑声。有评论者认为:“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有钱人可买昂贵的学区房让孩子入学,普通家庭难以做到。”同时,南京首例就近入学“民告官”案开庭审理。这些观点和案例足以引发我们的思考,而思考的立足点在于,如何更好地完善免试就近入学的相关政策,而并非动摇全面推进免试就近入学的改革方向。

  应当承认,在目前的现实条件下,就近入学是保障教育公平的首选方式,也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基本原则。198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第九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对就近入学作了进一步重申,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实施免试就近入学的根本宗旨,就是要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使他们能够在统一、公平的标准下接受义务教育。

  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实施就近入学似乎并没有给人带来强烈的公平感受,这一点恰恰需要认真反思。如果就近入学政策实施不到位,大量的公办学校“择校”现象与之并存,一部分人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为孩子“择校”,而大多数人则只能是无奈地让孩子走“就近入学”之路,这样的结果显然难以给人带来公平的感受。当前各地全面推进免试就近入学,也正是要从源头上对“择校”进行治理,消除义务教育入学中的种种不公平现象。

  同样,在当前全面推进免试就近入学的过程中,有关不公平的质疑声也依然存在。有的是针对学校办学条件和水平的差距,有的是针对招生片区的划定,也有的是针对“学区房”价格的上涨态势。这些认识和看法,都对当前全面推进免试就近入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步伐,缩小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配备、办学水平方面的差距;如何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具体办法,合理划定招生范围;如何化解“学区房”给社会和家长所带来的困扰,打破购买了“学区房”就能上优质校的“定律”,这都需要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精心谋划、科学施策。

  当前尤其需要明确的是,全面推进免试就近入学,确实会给教育公平带来新的挑战,但这只是政策推进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据此有人提议恢复“考试录取”方式,认为考试分数是一个更能体现公平的标尺。从表面看这种说法似乎也有一定道理,但将其置于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置于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的大环境下来看待,恢复“考试录取”只能说是一种倒退,既不符合义务教育法的原则,也不利于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

  也有观点认为,推进免试就近入学,实际是对学生选择权的忽视,其实这种看法并不全面。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首要目标是保障公平,至于学生选择权,完全可以通过民办学校来实现。公办学校保公平,私立学校供选择,也是大部分国家义务教育的运行准则。(汪明 作者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上海女童告教育局败诉:就近入学不是最近入学
· 人民日报谈就近入学:家门口百米远学校不能上
· 河南:出台多项措施优先保障留守儿童就近入学
· 各地推就近入学 优质校稀缺恐造教育不公
· 北京"就近入学"强政第一年 资源差异统一非均衡
· 北京今年小学就近入学比例93.7% 初中达76.82%
· 中国19城市回应教育部就近入学工作方案意见
· 天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比例将扩大
· 我国18个重点监测大城市“幼升小”全部实现免试就近入学
· 北京化解“择校热” 小学就近入学率达94.50%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