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观察
屡禁不绝的谢师宴反映了怎样的师生关系
2016-07-27  中国青年报  

字体大小:

  熊丙奇

  要形成对教师有偿补课和违规收受礼品的“善治”,关键还是要建立能切实维护学生权利的办学制度。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治理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自查工作的通知》。有关部门将紧盯暑假、学生毕业、教师节及学校开学等重要节点,对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治理。通知要求各省级教育部门从7月中旬起认真组织自查,并形成自查报告。

  教育部这个时候发出通知,是有所指的。当前正是中考升学、高考放榜和学生毕业“多喜临门”的时候,一些地方的“谢师”之风颇有升温之势,一些地方的谢师宴价格远远超出了学生对老师表达感谢应有的花费,“谢师宴”已经变了味。

  对此,各地教育部门采取了各种应对措施。在辽宁,省教育厅明令禁止教师违规操办和参加“升学宴”“谢师宴”等活动,对顶风违规违纪者,既要追究当事人责任,也要追究相关领导责任。在江西万年县,当地纪委和县教体局联合举行了“师恩不需酒桌摆,谆谆教诲心中留”拒绝谢师宴签名承诺活动,数百名老师和学生在“拒绝谢师宴”条幅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以表决心。

  谢师宴发展成了这样一股不正之风,以至于到了要师生共同签名承诺不参加的地步,因由是值得深思的。教育部门的专项治理,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是,要形成对教师有偿补课和违规收受礼品的“善治”,关键还是要建立能切实维护学生权利的办学制度。

  谢师宴的异化,是当下师生关系异化的外延。近年来,“要不要给教师送礼”的争议不绝于耳,很多家长担心,如果其他家长给教师送了礼,自己却没送,教师就会排挤自家孩子。谢师宴也一样,虽然学生已经毕业,但家长也会考虑到孩子的“面子”,担心其他家长请了老师,而自己孩子考上学校却对教师没有任何表示,不体面。另外,还有一些所谓的“谢师宴”,本质上是对教师在学生升学时给予“特殊照顾”的回报,带有贿赂性质,就更复杂了。

  在目前的办学环境中,学生与教师的地位并不平等,学生明显处于弱势。而行政力量又在教师之上,给教师带来了很大压力,这便是师生关系异化的根源。

  一方面,学校应该充分发挥教师委员会的作用,以同行评议制度约束教师的行为举止;另一方面,学生也需要能够为他们代言、维权的家长委员会,以对学校的各种做法进行监督,并参与教师评价工作,有了这样的组织,家长就能在教师有不恰当行为时出手制止,自然也就无需再“打点”教师了。

  教育主管部门推进的专项治理,是良好办学制度没有建立起来之前的“救急”措施,虽然这样的措施在短时间内确实有效,但如果一直依赖专项治理,而不去推进办学制度改革,只会迎来屡禁不绝的结果。只有严格按照教育管办评分离的原则,建立现代化的办学制度,在中小学实行民主管理,建立教师委员会、家长委员会,使其积极发挥作用,困惑我国基础教育的老大难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豪华“谢师宴”让感恩变味 专家:攀比难承师生情
· 辽宁省教育厅:禁止教师参加各种名目"谢师宴"
· 多地严查“谢师宴”“升学宴” 禁借宴请敛财
· 湖南宜章:"五不禁令"严刹公职人员参办"谢师宴"歪风
· 大学毕业时,该不该办谢师宴?
· 毕业季天价“谢师宴”引热议 最贵一桌3万元
· 海口“谢师宴”变味:价格上万元,场面像婚宴
· 毕业话题:你觉得怎么感谢师恩更具意义?
· 学生沾染“谢师宴”世俗之风有害无益
· 深圳一小学某班大手笔花2万元举办“谢师宴”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