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李永年是国家级贫困县——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阿什努乡拉盖教学点的一名代课老师,这个教学点只有他一名老师和24个孩子,从学前班到二年级,李永年担负着语文、数学、美术、体育、音乐等所有课程的教学。从走上讲台那天至今,李永年已经在两个山村坚守了17个年头。中新社发 胡友军 摄
原标题:“北上南下” 恐后继无“师”——高薪挖人背后的中西部基础教育人才荒
近年来,在省城和沿海城市高薪挖人的浪潮下,我国中西部地区频现教师流失现象,且流失的主要是骨干教师和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一些村小甚至只剩一位“留守”教师,导致无法正常开课,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影响。
“来一去二、飞三走四”
从赣南到鄂东再到深圳,现年36岁的邓老师在大学毕业后的13年任教中,轮换了多个工作地点。在赣南寻乌县,刚毕业的邓老师就职于县一中,两年内就购买了住房。几年后,他回到原籍地湖北黄冈任教。2013年,他又选择到深圳一所高中任教。“在深圳教书,年薪10万元以上,至少是老家的两倍。”他说。
在“北上南下”的队伍中,除了普通教师,还包括校领导。几年前,湖北省麻城一中原校长董昌玉应聘到北京一所高中担任校长,在京城分了一套住房,妻子也安排了工作。作为湖北省特级教师,董昌玉的“华丽转身”让不少教职人员钦羡不已。
麻城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中老师说,虽然麻城一中是当地最好的学校,但工资跟北京20万元年薪相比不足三分之一。
湖北省英山县温泉镇莲花小学教师汪磊君说,该校在校学生千余人,学校现有教职工近80人,虽然每年有两三位新老师过来,但大多是“来一去二、飞三走四”,其中就有不少辞职去沿海城市。目前,该校现有公办教师平均年龄接近50岁。年轻教师留不住,骨干教师青黄不接,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校的发展。
“目前,我们全县3000多名在职教师,50岁以上占29.7%,40岁到50岁之间占比29.6%。”湖北省英山县教育局局长胡涂说,虽然这几年补充了500多名省招教师,但有些农村学校依然后继无“师”,且年龄老化导致知识老化。
在职教师压力大,教学质量打折扣
中西部地区优秀年轻教师的大量流失,进一步加剧了地区间教育和师资配置失衡。
鄂东某县城一所重点高中,曾培养了大量优秀高中生走进“象牙塔”,但近年来高考录取率连续下降,考名校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除了自习课,我每周还要上27节课,平均下来每天4节课,压力非常大,备课时间都没有。”这所学校的一名英语教师说,最近一年,他所在的英语组有4名教师离职到深圳任教,由于没有新教师补充,他原本带两个班,现在增加到三个班。
除了工作量加大,学校留下来的高龄教师面临知识老化、创新能力不足、接受新事物慢等问题,在教学上往往处于被动。
近年来,河南省沁阳市为了优化教育资源,建立了“沁教云”平台,要求每位教师每月上传两堂微课到“沁教云”,实现教师自主备课在桌面,二次复备在云端的应用能力,并对教师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打分。
57岁的祁兴武是沁阳市常平乡山路平小学的一位高龄教师,他已经在这所小学任教30多年,长期教1至3年级的课程。受困于信息化教学,祁兴武一直难以适应,苦恼不已。
高薪挖人存隐忧,提高待遇留人才
“我从教10余年来,带了多届毕业班,获得大小奖项40多个,但是工资待遇一直上不来,职称评选名额有限,没什么奔头。”鄂东一所重点高中的郑老师说,目前,武汉有一所学校愿意出数十万元年薪聘请他,他正在考虑之中。
黄冈市教科院主任黄建军表示,要解决优秀师资流失问题,稳定教师队伍,必须从提高教师待遇入手,在基本工资制度短期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情况下,关键是要加大绩效工资、津贴补贴、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力度。
据了解,目前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执行国家统一的政策和标准,城乡、地区之间差别不大,但绩效工资、津贴补贴、社会保障等辅助性工资差距巨大。
湖北省黄梅县晋梅中学校长帅亚成说,当前教育有一个现象是“重物轻人”,学校重视硬件建设,房子越盖越漂亮,教学设备越来越先进,但教师收入一直没增长,人的积极性没发挥出来,物的作用也就难以实现。
不过,高薪挖人背后也有名师默默坚守。今年54岁的南秀全,获评湖北省特级教师已有20年,一直担任黄冈市教科院初中数学教研员工作,是黄冈市教育系统4名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之一。
在南秀全看来,黄冈要留住优秀师资,增加收入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给予教育和教师更好的环境,提高教师幸福感,让他们体面地教书、尊严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