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6月26日电
美眉、 GG、 JJ、小东东……这些词儿都是网民的常用语。可教育部语言文字研究所研究员陈建民两年前在一个网络论坛上,对网民们提出的“如何看待网络语言”问题的回答是:回答不了!
“不是回答不了。”两年之后的今天,陈建民说:“当时很多人认为‘网络语言’是垃圾,我自己了解不多,不好发言。”现在,陈先生对“网络语言”有了明确看法:“我不再认为它是垃圾。”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对这些新造出来、只在网络范围内通行的语言,一些语言文字专家用“乍看看不懂,多看才能懂”来形容。如何看待“网络语言”?怎样在保持语言文字纯洁性的同时,促进语言文字的创新和发展?今天,在教育部举办的“中国语言文字网”( www.china-language.gov.cn)开通仪式上,语言文字专家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对新词新语,我们应该了解、记录、研究。”原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所长佟乐泉先生认为,新词新语往往鱼龙混杂,网络语言中的简写、符号也称不上新词新语,但有一些称得上新词新语的应该记录下来。
其实,语言文字学界关注“网络语言”已经有相当一段时间了。在2001年12月17日到19日举行的“全国汉语词汇规范问题学术研讨会”上,40多位专家学者的共识是:不能用一般词语规范的特点来要求新词语。对待新词语要宽容,要有“词语保护”意识,也要有“品位”意识和“规范度”意识。具体到“网络语言”,专家认为网络词语是新词语中的另类,是否现在就去规范,以及如何去规范,还有待时日。
今天,佟乐泉先生特别谈到规范网络语言问题。“相当多的词汇需要引导和规范,”他说,“中国语言文字网”是教育部和国家语委领导下的官方网站,应该在规范网络语言上起到引导作用。
陈建民也认为,网络语言还是行业语言,主要在青少年中使用,想否定不行。建议“中国语言文字网”增加讨论内容,收集网络用语,大家讨论、提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