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语言文字 > 语言文字动态
中外文夹杂随处可见 专家吁树立语言文化自信
2017-03-21  人民日报  

字体大小:

  “明天conference(会议)上,要对你那个report(报告)进行discuss(讨论)……”听到热播电视剧里这样中外夹杂的表达,你觉得“高大上”还是有点“硌牙”?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外语词已经渗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分场合、不分层次过度使用外语词的情况不仅在自媒体上越来越常见,甚至主流媒体、正规出版物都难以避免。

  中外夹杂随处可见乱用滥用不合规范

  翻开近日的一份报纸,随处可见字母缩略词的踪影。在某版面上,两个新闻标题尤其醒目:《央行上调逆回购和MLF操作利率》《P2P网贷成交量连续两月下滑》。前者在行文中交代了MLF指的是“中期借贷便利”,后者则通篇都没能对P2P(网络借贷平台)作出必要解释,这让对财经领域不熟的读者有些摸不着头脑。

  除了纸媒,电视也不例外。“一换到体育频道,NBA(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CBA(中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KHL(大陆冰球联赛)等不绝于耳;一转到财经台,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等就纷至沓来。”武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阮桂君认为,主流媒体使用外语词而不加注释,是不合乎规范的。

  与此相比,一些情况下夹杂外文则显得“情有可原”。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小王告诉记者:“工作或研究时,如果用‘脱氧核糖核酸’代替‘DNA’,或是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代替‘PCR’,既不好说,也不好写,反而会带来一些困扰。”

  信息交换爆发增长语言接触不可避免

  “中外夹杂的现象,自现代以来就普遍存在,其中的原因既古老又新鲜。”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用司司长姚喜双分析,古老,是因为凡是有语言接触,外来词就不可避免;新鲜,是因为现代以来,我们与国外的接触既频繁又快速,必然会通过新词语反映出来。

  语言是有生命的,在对外来词的吸收上,往往有这样几种方式:纯音译借词,如咖啡(coffee);中西合璧式的词,如X射线、维生素C;义译词,如:蜜月(honeymoon)。“在全球性的信息交换爆发式增长的今天,很多时候新词语还没来得及翻译,专业领域和媒体就直接将外语词形拿来用了。”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王敏表示。

  “不少人觉得,使用中文时夹杂着外文是一种时尚。”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石定果认为,这既是文化不自信的体现,也不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勇于交流本土吸收树立语言文化自信

  对于外语词的使用,事实上早有规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汉语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应当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释;《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使用国际组织外文名称或其缩写形式,应当在第一次出现时注明准确的中文译名。

  “我们应该以科学态度对待外语词,既要敢于交流、不断吸纳,又要将其本土化,而不是盲目堆砌、无条件吸收。”姚喜双表示,要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区分不同情况加以积极引导和规范。

  当前,常态化的管理正在发挥作用。我国外语中文译写规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以来,夹杂使用外语词的现象正在逐渐减少;即便使用,括注中文译名的方式也正逐渐增多;在政府公文等正式文本中,中外夹杂的现象也在减少。(张烁)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