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远程教育 > 海外情况
教师信息化培训 校长先行
2001-08-27    蔡鸣乔

字体大小:

  对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信息技术全员培训,是教育信息化的基本任务之一。辽宁省教委于2000年初下发了对全省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培训及考核的通知。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培训与考核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以丹东地区为例,城镇中小学80%的教师通过培训并取得了一级等级考核证书。但是,有一个现象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有相当数量的校长及学校管理层干部仍然游离于全员培训之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分析起来,无非有以下几个原因:

  年龄偏大,有畏难情绪。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技术,实事求是地说,40岁以上的人,在校受教育期间,较少有人系统地学习过这门技术。而在校级领导岗位上的人,通常都是一些资质较深的同志,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老同志遇到了新问题”。对于教育信息化这一教育界面临的新课题,为数不少的同志心中没底,有畏难情绪在所难免。

  工作太忙,无暇参加培训。学校的工作千头万绪,一校之长事事都要操心。知识技能的掌握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尤其是信息技术,保证不了一定的培训时间,难以达到一定水平。我们在培训中经常发现,不少校长能够鼓励和组织教师参加培训,自己却没有时间参加集中培训。

  培训内容不能适应需要。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学校信息化工程的决策人,需要了解和掌握哪些知识才能很好地组织实施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对校长的培训和对教师的培训应当在哪些方面有所不同?这些都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鉴于以上情况,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校长及学校管理层干部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是目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当务之急。为此,辽宁省教育厅于2000年底下发文件,将《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作为必修课程纳入“十五”期间中小学校长全员提高培训内容,同时组织了“导师团”,服务于各地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

  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有什么样的认识,就有什么样的决策。因此,培训首先应当使校长们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信息化特点。明确教育信息化的基本任务,深刻理解实施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性。通过培训,使学校管理层这个群体对教育信息化有较为统一的认识,这对推动一个地区的教育工作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中小学面临一个“校校通”任务。到底什么是“校校通”,如何结合本校实际实现这一目标?如何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使投入获得最大限度的回报?这些都是校长们十分关心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向校长们讲解一些多媒体电脑的基本配置、微机软硬件系统的基本知识和网络的基本知识,较为详细地介绍校园网的种类与应用,使校长们掌握规划建设校园网的基本知识和实施步骤。

  应当充分估计到“应试教育”的巨大惯性作用,在中小学逐步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同时,如何避免将信息技术课纳入到“应试教育”的旧轨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重大意义与基本原则是什么?无论是购置教育软件还是鼓励教师自制课件,应当如何选择与评估这些教学信息资源?学校行政、教学信息化管理的基本原理有哪些?通过集中培训和研讨,可以使校长们在组织实施素质教育中更加得心应手。

  当然,作为信息时代的人,也应当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培训应当安排一定的上机时间,掌握一些操作系统及文本输入、编辑的基本方法,以了解因特网的基本知识,能使用因特网获取、交流、处理与应用信息,初步掌握将因特网的信息服务应用于教育教学管理为主要目标。对校长的培训要求,应有别于对教师的要求,例如,要求一分钟能输入多少汉字,似大可不必。

  上述内容,理论课加上机操作,有40课时足矣。时间不长,却能解决不少问题。是值得推广的举措。培训可以由教育行政部门委托教师进修院校或师范院校实施。教育信息化决不单纯是一个技术问题或商业行为,由教育系统自己组织这样的培训,其视角和出发点自然更贴近自身的需要。

  《中国教育报》2001年6月3日第4版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网络时代教师角色的转换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