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纪之交,教育界又出现了“信息素养 Information Literacy”的概念,并且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的专家们认为,信息、知识成为社会中的基本资源,信息产业成为社会中的核心产业之一,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信息素养成为信息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与传统的“读、写、算”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一样重要,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材培养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信息素养正在引起世界各国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并逐渐加入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信息素养不仅是一定阶段的目标,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终生追求的目标,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信息素养的核心是信息加工能力,它是新时代的学习能力中至关重要的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主要包括:寻找、选择、整理和储存各种有用的信息;言简意赅地将所获得的信息从一种表述形式转变为另一种表述形式;针对问题,选择、重组、应用已有信息,独立地解决该问题;正确地评价信息,比较几种说法和方法的优缺点,看出它们各自的特点、适用的场合以及局限性;利用信息做出新的预测或假设;能够从信息看出变化的趋势、变化模式并归纳出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和知识灌输的对象。13
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主要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各种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信息素养的培养又比在普通高校学习的学生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我认为对他们的信息素养培养应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学习资源。在远程开放教育中,学校能给学生提供较完善的课程学习资源和系统的学习支持服务,除了教学大纲、考核说明、文字教材及辅导资料外,还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和提供的资源,如音像教材(包括教学录像、录音和VCD等)、CAI课件、计算机网络上的辅导和教学信息(包括中央电大和省市电大开放教育网站可供浏览和下载的教学资源、BBS讨论板、用于寻求辅导帮助的电子邮件等) 、直播课堂、VBI教学信息、电子阅览室等。要求学生能够适当选择和熟练使用这些资源,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的实际需要,整合运用各种可获得的资源,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上更为广泛和丰富的资源进行学习。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资源的增长非常快,有相当部分的资源是可以用于开放学习的。当然网上的资源往往是良莠不齐、真假混杂,需要善于辨别和选择。我认为目前这样一些网站的资源比较可靠,可以充分利用,如国内重要报纸和期刊的网上资料库、中国数字图书馆、超新星图书馆、深圳读书网、中国学术期刊(清华学术期刊CNKI)、中国数字化期刊群等。这些网站都提供了方便的查询检索功能,便于阅读和下载,而且收费低廉,部分网站还是免费的(如深圳读书网可以免费阅读,清华学术期刊CNKI可以通过进入广州图书馆网站的包库方式免费阅读、下载)。这些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善于使用这类网站的资源,等于拥有了一座藏书丰富、刊物齐全的大型图书馆。
[参考文献]
[1][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S·拉塞克,G·维迪努著,马胜利等译. 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5]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
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M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6]加 大卫·杰弗里·史密斯著,郭洋生译. 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7][8]美小威廉姆·E·多尔著王宇红译. 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9]史耀芳. 学习策略及其培养J. 江西教育科研,1994,(2)
[10]刘电芝. 学习策略J. 学科教育,1997,(1)
[11]12 杜晓新,冯震. 元认知与学习策略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13]数字化生存,你能适应吗?信息素养:培养你八大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何处是通途N. 中国教育报200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