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远程教育 > 教育信息化 > 综合研究
信息化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
2001-08-29    

字体大小:

  在教育部去年下发《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之后,全国各地教育系统纷纷加大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并加快了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的普及步伐。福建省教育厅迅速成立了“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领导小组”,并于6月5日召开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同时出台了《福建省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福建省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有关文件或通知,对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及以“校校通”工程为基础的校园信息化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

  可以预见,随着信息时代的迅速到来,信息化,必将成为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同时也是实现我国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难得机遇。   

  让“信息技术教育”阳光普照校园

  早在1984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在高中阶段的学校和有条件的初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操作和信息技术教育。”基于此,教育部于去年决定在全国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近年来,我国各级党委、政府纷纷把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纳入科教兴省、科教兴市或科教兴县的目标体系之中,初步形成了政府投资为主、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多渠道筹措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经费的体制。以福建省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全省至2000年止共装备中小学计算机12.2万多台套,建成多媒体电化教室1400多间。中等职业学校共配备计算机5万多台套,平均每10名学生就有1台计算机。这些信息技术装备条件的改善为福建省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省共有3000多所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其中573所中等职业学校已实现全面开课,394所高中到今年秋季亦可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受经济基础、教育观念、师资人才等限制,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福建省教育厅厅长朱之文认为,发展不平衡、总体水平不高、管理不够规范、缺乏政策支持,这四大问题制约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顺利发展。福建省每50名中小学生平均才有一台计算机,全省初中开课率不足45%,小学只有10%。因此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工作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采取超常规措施,突破“瓶颈”制约。福建省教育厅为此提出,2005年前,全省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要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让“信息技术教育”的阳光得以普照中小学校园。

  
  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


  如何把握机遇,通过教育的信息化,以促进学校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呢?福建省教育部门采取的办法是重点实验、典型引路。该省设立了43所省级计算机教育研究与实验学校,并有33所中小学被确认为“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厦门市、南安市、晋江市还被确认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这些实验区、实验校积极进行学科教学整合的探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成效显著。

  以“校校通”工程为龙头的校园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拓宽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为学生构建了新的个性化学习环境,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与手段。厦门八中许多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上网进行学习。福州三中开展“多媒体组合环境下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形成了“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主动发现、主动发展”的教学特色。这些探索与成果,极大地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形式与内容。

  当然,技术的应用往往利弊兼有。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时期,自控能力不够。因此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信息技术,自觉抵御网上不健康信息的腐蚀,就显得尤为重要。厦门市教委积极推行“网上德育工程”,把正面教育引导与加强管理监控相结合,使网络成为学生休闲、娱乐、交友、学习的健康的信息化环境,其经验值得借鉴。(本报记者 高建进)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