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理事长兼执行秘书长王鸿冀我们来到了新世纪的门栏前。当回眸即将过去的20世纪时,我们惊叹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对社会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我们庆幸已经将“科教兴国”作为基本国策确定下来,并在逐步进行落实。
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大背景下,1999年的中国,对教育工作者来说,对软件研发人员来说,更是令人欢欣鼓舞。
背景新春伊始,教育部推出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其中的“跨世纪园丁工程”、“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处涉及到电脑的普及、教育软件的研制开发、校园网的构建与应用。如:
1.对现有中小学校长和专任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中小学专任教师及师范学校在校生,都要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
2.改变落后的低水平重复的教育软件开发模式,开发高质量的教育软件。重点建设全国远程教育资源库和若干教育软件开发生产基地。
去年6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公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的任务:
1.教师要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2.在高中阶段的学校和有条件的初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操作和信息技术教育。使教育科研网络,进入全部高等学校和骨干职业学校,逐步进入中小学。
3.加强经济实用型终端平台系统和校园网络或局域网络的建立。
4.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开发优秀的教育软件。
不言而喻,就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程度而言,就科学技术手段,对教育发展所能提供的支持而言,无论是在中国近百年史上,还是在过去的整个20世纪中,现在都是最突出的时期。因为,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和造就21世纪的一代新人,现在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所产生的新型教育模式,成为构筑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也成为我国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条件下,办好教育的战略措施。
现状考察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状况。可以看到,大多数学校都经历了“三步走”的历程。
一是买几台PC,用于办公室和备课;二是建立电脑教室,用于学生学习电脑,进而发展为多媒体电脑教室,用于进行各科教学;三是在多媒体电脑教室的基础上,建立校园网,进而与Internet相连接,享用网上资源。
考察当前全国各类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普及程度,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1.在全国1000余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中,目前电脑已基本得到普及,可以说每个院校都拥有电脑,绝大多数院校都装备有电脑教室。在70余万所中小学中,大约有6万所学校,拥有100万台电脑。测算全国各类学校,大约拥有电脑200万台左右。而全国家庭拥有电脑的数量,大约在400万台左右。
2.全国大约有500所高等院校,初步建成校园网,并接入Internet,约占高校总数的1/2。其中一些院校,如清华、北大、北邮,不仅是校园网建设的先进单位,也是我国电脑网络建设的核心和骨干。
已大约有500所中小学初步建成校园网,并接入Internet,仅占中小学总数的很小比例。中小学校园网所投入的费用,差别也很大。少则10万~20万元,多则200万元。校园网的功能差别,显而易见。这些情况,无疑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良好开端。但更为可喜的是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一期工程的完成及二期工程的投建,为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为教育系统的主干网,也是我国的四大网络之一。由国家计委投资,教育部主持,于1994年底启动。首期工程于1995年底完成,目前正在进行二期工程。
与中国教育科研网兴建的同时,一批教育专业网络也建立起来。
1. 中国教育教学网CETN。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核心内容为“教法评析,学法指导”。面向各级各类学校及广大教师,提供多种专业的教学信息,力求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统一。
2. 中国教育考试网CEENET。教育部考试中心主持,为专业的考试应用网络系统。标志着考试手段,向电脑化考试、网络化阅卷、考生电子报名、远程招生录取等方面的迈进。
3.中国教育信息导航台CETNN。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主要功能是为中文教育信息提供导航服务。
4.现代教育技术信息资源库。中央电化教育馆联合20余个省市电化教育馆合作建成。目标是成为技术先进、资源共享、管理科学、服务一流的现代教育技术信息资源库,为全国的中小学教师和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网络教育服务。
当前,许多省市正在建设本地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也都很注意建立本地的教育信息网络。
1.江苏省多媒体教育科研信息网。江苏省教科所主办,内容为“办公、教育、家庭”一体化,目标是应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依托江苏省的教育科研资源,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线,增强广大教师和学生开发、利用、管理信息资源的能力。
2.湖南省网上教学系统工程。由湖南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承担网上教学。
网上学校也迅速地发展起来。当前,国内的网校,可分为大学和中学两个层次。
网上大学,1998年教育部确定四所试点。
1.湖南大学。我国第一所能在网上提供正规学历的高等学府,开设计算机和英语两个本科专业。
2.清华大学。主要面向研究生教育,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企业管理两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班。另设法律专业,招收第二学士学位。
3.北京邮电大学。面向邮电系统内部人员,开设计算机科学与应用一个专业。
4.浙江大学。开设管理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工商管理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两个本科,共三个专业。
网上中学的发展更为迅速,仅以北京为例,目前就有7所。它们是101网校、桃李天下网校、国联网校、五中网校、四中网校、联想网校和阳光网校。这些网校,都是由一个学校或一个教育部门与某个科技公司合作兴办。学校或教育部门提供网上教学内容。科技公司提供网络设备(包括服务器、网络专线),以及网页制作和用户网络连接等。网上内容以同步教学辅导、疑难解答、学习论坛为主,辅以有关知识的练习和扩充。
所有这些,显然是中国教育信息化的萌芽。我们甚至还不能称其为中国教育信息化的雏型。因为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图景将是更宏伟,更壮阔的。
信息化与教育信息化谈到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前景,必然需要讨论信息化的含义,以求得共同的认识,促进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1.多数人认为,信息化是指培育和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笔者认为,所谓教育信息化,即是培育和发展以智能化教育工具为代表的新的教育能力,并使之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过程。当电脑和网络用于教育时,电脑和网络就是智能化的教育工具,并形成新的教育能力,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2.完整的信息化内涵,应该包括信息网络体系、信息产业基础、社会支持系统、效用积累过程。
显然,教育信息化也应该包括这四个方面。教育信息网络体系就是大量的教育信息资源,各种教育专用信息系统,以及其公用通信网络平台等;教育信息产业基础,即教育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教育信息设备的制造及教育信息服务;社会对教育信息化的支持环境;教育信息化效用的积累过程。
从根本的意义上讲,信息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劳动者所创造和使用的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自然,新的教育能力,或者更具体地讲,教育者所创造和使用的智能化教育工具,也标志着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
例如,讲解内燃发动机的原理。50年代时在黑板上挂4张挂图,1张图表示1个冲程。靠老师的口述和学生的想象力把4步冲程连接起来。如今的90年代,有了电脑多媒体技术,可以用电脑三维动画技术,让内燃机转动起来。学生能看到内燃机运转的全过程,也就很快地理解了内燃机原理。教师少费了许多口舌。这不能不说是电脑这个智能化的工具,对提高教学效果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工业经济时代,学生集中在学校进行学习。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在教室里进行。到现在的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络进行学习,学生分散到了家庭,甚至办公室。
仍然以讲解内燃发动机为例,如果将这套电脑多媒体教学软件,搬到互联网络上。在校的学生,可以在家中点播学习。成人在业余时间,可以在办公室也可以在家中点播学习。教学环节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所发挥的教学效果就更大了。
如此看来,教育信息化的作用是巨大的,前景是广阔的。
前景具体谈到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前景,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展望。从一些学校所经历的“三步走”的历程,我们首先可以从三个方面,实际上也是教育信息化的三个层次进行展望。
1.电脑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将进一步加快这一方面是由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以电脑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提出了许多明确的要求,再加上电脑价格的不断降低,对电脑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将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
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区政府决定:给全区中小学配备电脑,每个学校不少于60台,所需费用政府出资2/3,学校自筹1/3。北京市其他区县,也有类似的措施。这样的电脑普及势头,所带来的电脑普及速度可想而知。
2.在近几年内,教育软件会有较大的发展这一方面是由于前几年已经开发出相当多的教育软件,具有了一定的基础。目前有一大批商家,还有不少的学校,正在按着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路,研制开发更多的教育软件。另一方面是由于电脑的普及,电脑多媒体教室的构建,对教育软件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软件是信息化的核心,是信息化的灵魂。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决定和教育部的计划,都提出要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大力发展教育软件,并且要重点建设几个教育软件开发研制基地。
笔者认为,若将对应于一册书内容的一张光盘,定义为一种教育软件的话。在现有大约3000种教育软件的基础上,近年内将发展至5000种左右。而后,在软件登记、教育软件内容监审、教育软件推荐等举措的实施中,在规范教育软件市场的过程中,最后可能形成只有几百种教育软件畅销的局面,一些低水平的教育软件将从市场上淘汰出去。
从更长远的目标看,中国必然成为教育软件的世界第一大国。因为中国有70万所中小学,2亿多中小学生,对教育软件的需求量是巨大的。而且中国的文化教育发展不平衡,在文化教育落后的边远地区,对教育软件的需求量应该更为迫切。这个巨大的教育软件市场,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3.校园网的建设,必然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到2000年,全国1000余所高等院校全部上网,5万名大学教师将上网,1000所中小学也将上网。而后,大学的校园网,在内容上将进一步得到充实,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中小学校园网,将在充实内容的基础上,还会有更大一批学校新建校园网。
笔者预计,至2003年,上网学校将达到5000所,至2010年上网学校可能达到2万所。
展望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前景,远不止前述的这三个层次。将来发展的实际情况,肯定会比我们描述的更为宏伟和壮观。至少还有两个方面是需要特别强调的。
一是教育信息化的实施将是立体的多层次的。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将会以教育科研网为骨干为核心发展。此外,中央教育电视台卫星电视教育网,也将会有极大的发展,以其卫星传播的优势,对中国教育的信息化做出贡献。而有线电视网,随着其铺设面积的延伸,有线网上节目的增多,也将有一些教育节目播出,给中国教育的信息化平添光彩。在家庭这一端,也会有一些新产品问世,推动中国教育信息化的进展。如刚刚面市的点播式VCD,为在家庭中使用教育软件进行学习,提供了许多方便。因此,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前景,有“天网”,有“地网”,而且“天地合一”,遍地开花。
二是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将是全方位多方面的。教育信息化的作用,不仅用于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并将用于学校行政管理,教师备课及查阅资料,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进而包括教师培训,学生的考试、录取,毕业生的就业服务等许多方面,都将在网上进行。我国信息化的方针是“抓应用,促发展”。教育信息化在教育领域的多项应用,必然会拉动教育的大众化与终身化,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信息化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又必然会拉动信息化自身的发展,促进信息产业的兴旺。
“现实伟大于梦幻”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前景无疑是灿烂的。这是一个崭新的领域,现在还无法准确地描述出她的轮廓与细部。当我们跨入新世纪的时刻,也将一点一点地构建她的细部,一步一步地形成她的轮廓,并迎来中国教育信息化的鼎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