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湖北黄冈师范学院的招生老师在录取前逐个打电话询问考生:“你会来我们学校吧?”还要反复解释:“我们不是骗子,我们学校是湖北省第二批次本科录取高校。”
冯玮(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招生老师):我也告诉考生,上海交大是工科见长的院校,我也会提醒他们,如果你读制造类的专业,在大城市里会很难驻足。
邬平川(安徽省考试院新闻发言人):现在不少高校在考生填报志愿前,与考生签订所谓的预录取协议,或者给考生以某些口头承诺。这些在录取过程中,是不具备任何效力的。
今年的高考是伴随着暑热和大雨来的,它带来的话题讨论当然比天气更加热烈。
与往年不同,今年的高招大幕徐徐降下时,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政策层面的思考,讨论的中心回到了整个高等教育的原点——“生源”。
“我们中国大学最不缺的就是人才”,几年前一位重点大学招生老师的话言犹在耳,短短几年间,我们却看到恰恰相反的结果,“生源”前所未有地变成了“资源”。在高招大战中,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在“混战”,重点高校同港校、国外高校竞争优质生源,普通高校为了生存争抢生源。
当然,今年的高招话题中还少不了促进高考改革稳步推进的“云海工程”,以及招生过程中的乱象等等,这些,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思索与分析。
关键词:生源
这是一组可谓触目惊心的反映今年高招录取的数字:据报道,山东省本科二批一志愿投档结束后,437所文科院校、530所理科院校生源未满,几十所院校甚至无考生问津;本科二批第二次征集志愿投档后,仍有43所文科、25所理科院校出现录取控制线上考生零投档的现象。无独有偶,今年北京市二本经过一次补录后仍剩余469个招生计划,多所高校高招名额未能完成;在江西,221所二本文理院校降分录取,其中4所降分幅度甚至超过20分。
早在几年前,不少二本、三本院校就出现了新生报名率下降的问题,今天,这个问题步步逼近,生源危机愈演愈烈。
同样的困难并没有绕开那些重点高校,他们曾经头顶的光环在今天正日渐黯淡。17名省、市级状元被香港大学最高达48万元港币的奖学金“挖”走,而内地考生申请到香港院校就读的人数,也较2010年增长了12%。
另一方面,如火如荼的高中国际部、留学班遍地开花,为学生们提供国外读书的便捷途径。不少国外高校不甘服雌,他们甚至在高二学生中“下手”,通过特招、提供奖学金等优惠政策招揽生源。
面对生源的流失,不少专家做出深刻反思,“究其原因在国内大学的就业压力大、教育质量下滑、大学氛围欠佳和奖学金制度不完善”,而且,“近年来实行自主招生改革的大学不少,却鲜有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根本性改革”。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生源危机的出现,应该令国内高校反思教育质量、教育服务与教育回报。“事实上,这样的反思,在国外高等教育经常发生,他们会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放弃自己而选择别人,或者弃学,由此调整学费标准、完善奖学金制度、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就业服务。”他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国内高校能有竞争的压力感和危机感,并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将使生源之争变为发展高等教育、促进高等教育改革的契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