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是甘肃实行高考制度改革后的第一年。与往年不同的是,2013年高考有三不变和四变化。
其“三不变”是命题不变、模式不变、分值不变,“四变化”是考试内容的变化、试卷结构的变化(增加选答题)、增加外语听力、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水平。
有专家认为,活泛的高考模式不仅深层次推动了学生素质教育,也有力提高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动手实践能力。此次甘肃高考改革,跳出以往生硬的考试制度与授课方式,建立了迎合时代发展的考试模式与学习模式。
正因如此,首次的陌生感充斥着大多数考生的心。
打破旧局有心患
兰州市民王女士的孩子即将参加高考,她告诉记者:“只有十几天了,心里总是不踏实。今年是甘肃高考改革后的第一年,在报纸上看到今年高考超量给题,限量答题,心里总是担心孩子在选择答题的时候浪费考试时间,写不完考卷,但又不敢多问,生怕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很多家长有和我一样的担心,班主任告诉我们平时学校对学生做了很多专项训练,可终究是高考,心里还是忐忑不安。”
新高考不仅仅考验着家长,同时也挑战着教师与学生。
孙倩(理科)是一名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她告诉记者:“现在离考试时间越来越近,心里惶恐感越来越重,每次学校模拟考试的时候,理综考试的时间都是无比紧张。因为有选答题,选择考题的时候会浪费一点时间,在高考考场无比紧张的状态下,怕会有所闪失,自我发挥会失常。”
兰州市某中学书记宋栋介绍:“拿化学来说,一共三本书,三本书三个不同的范畴,开始的时候老师会选择两本书去精讲,剩下一本穿插着讲解,让学生的注意力都放在精讲的两本书上。可大学如果选择和化学有关的系,学科知识范畴若涉及高中穿插讲解的知识的时候,就对学生造成了不便,因为没有深入讲解,对那些知识仅在了解的层面上,对学生大学学习就会起反作用。若三本全部精讲,第一时间不够,第二学生理解能力不同,对有些学生会造成负担进而影响考试成绩。”
今年甘肃高考报名人数减少1.3万人。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很多往届生担心适应不了今年新课改高考压力,大部分提前放弃了高复的念头。复读生的减少,是2013年甘肃高考人数减少的主要原因。
提升能力是亮点
甘肃新高考方案加强了对学生进行全面知识文化素质的考查,同时还加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
宋书记介绍:“课程改革是新高考的大前提,省内多数学校都会组织教师去南方教育先进地区学习参观,提高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例如我们学校设立了学校论坛,由校领导牵头带动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讨论,认识新课改,了解新课改,运用新课改。论坛上,老师与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如何围绕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授教与学习,如何抓住新课改机遇提升自我能力。”
杨婷是一名高三学生,她告诉记者:“从高一开始接触新课改,和往常的授课方式与学习方式不同的是,老师不怎么讲了,提出一些问题让我们自己分小组去探讨,老师最后补充说明。刚开始不是很适应,害怕自己学的不全面不扎实,后面的时候突然感到这些知识比老师讲我们听还记的牢、用的顺。这个改变可以明显感觉得到,是从死记硬背到活学活用的转变。从等知识到自主探寻知识,自我学习能力增强,成绩自然水涨船高。”
马旭科也即将参加高考,他说:“以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谁的分数高谁就能上大学,现在打破了这个局面,不仅要分数高,还要实践能力强。学校设立了考生综合素质评价,通过学分反映我们的模块修习过程和成绩,必须修满三年并且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的学分,总学分达到144分以上才可达到毕业的学分要求。它不但记录了我们的成长过程和整体表现,也是对我们综合的、全面的评价,既注重考试成绩,还促进了我们综合能力的提高。”
依托发展求创新
曾有专家说:“教育关注的不仅仅是当下能帮助学生学业有成,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终生受益。要真正实现挖掘学生最大的潜能,使具有不同天赋、潜能,不同气质、性格,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够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这需要在发展中谈教育,在教育中谋创新,在创新中谈能力。”
由此可见,教育模式不能一成不变,高考须紧跟时代步伐求创新、提能力。
1977年冬天,在邓小平同志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恢复停滞了10年的高考,时至今日36年了,高考制度多次改革,今年新高考保持了命题不变、模式不变(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模式)、分值不变(各学科分值仍然和以往相同)的三不变,同时实行考试内容的变化(普通高中新课程)、试卷结构的变化(增加选答题)、外语增加听力考试、建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四项新变化。
新高考方案仍坚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与高中课程改革相结合、与高中综合评价改革相结合、与录取模式改革相结合,高考考查的重点放在了探究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上。
兰州市某中学王校长介绍:“高考改革是对教育水平的再次提升,也是教育模式的改变。此次新高考也是对新课改的检验,教育的核心是学生,一切围绕学生的变化而变化。社会快速发展,以前的旧方法旧套路已经不能使用了,新课改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践能力,获得智商和情商的全面发展,学校不能培养脱离社会发展道路的人才。本报记者 石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