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随着高考录取工作接近尾声,不少落榜或低分考生开始关注起一些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这些项目以“国内名校、国外大学、低分录取”等为关键词,表示学生通过学习考核获得中外双学士学位。
随着各地二本高考录取工作接近尾声,不少落榜或低分考生及其家长开始关注起一些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这些项目以“国内名校、国外大学、低分录取”等为关键词,表示学生在国内、国外两所大学完成相应时间的课程,通过考核可获得中外两所大学的双学士学位。但是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中外合作项目招生简章避重就轻、项目设置突然变动、学费涨幅相对较高,不仅影响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主体的办学信誉,也为报读中外合作项目的学生埋下重重隐患。
广告避重就轻,内容难经推敲
“该项目是学院与多所海外知名公立大学合作的品牌项目,双方互认课程,通过异地教学,毕业合格者可获得中法教育部承认的学士学位”“本项目通过学科专业的复合型设计、中外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教育教学方法的合理创新,培养出的学生就业竞争力强,海外留学优势显著”……近期,不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通行招生简章用语,为考生许下美好愿景。这样的承诺看似为出国留学降低了门槛,但记者调查却发现,这些招生宣传不但夸大项目合作方的美誉度,而且过度强调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势。
重庆籍学生余浩2009年以理科656分的好成绩考取了中央财经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当时就是被学校招生简章上的专业描述吸引了,‘2+2’的培养模式,后两年可以去澳大利亚‘名校’维多利亚大学学习,虽然学费贵点儿但是能拿两个学校的学位还是挺划算的。”余浩告诉记者。
但是入学后余浩和他的同学们调查了解澳方学校的底细之后才发现维多利亚大学并不像宣传中的那样知名。据资深留学顾问彭志强介绍,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与美欧相比有一定差距,从数量上来看只有40余所,而从质量上来看,除了仅有的澳洲国立大学、墨尔本大学等几所名校外,剩下的大批大学按照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主导的排行中被认定为未达到国际水平,其中就包括排名第36位的维多利亚大学。
“现在的高校非常热衷于搞中外合作办学,这类合作办学的过量引进,其实对于国内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很不利的,盲目崇拜国外教育也让很多国外三流高校在华浑水摸鱼,国内高校在这种合作中往往会丢失自身传统优势。”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程方平教授对此类现象表达了担忧。
项目突然变动,学生受害,校方无奈
吴昊明是重庆工商大学与法国布尔戈尼大学的“2+2”合作项目学生。吴昊明告诉记者,刚进校时,学校方面宣称不需要TCF(法语水平考试)成绩就可以去法方学习。当吴昊明大二正在准备前往法方高校继续后两年学业时,突然接到通知,法方学校单方面改变了和重庆工商大学的合作规定,不仅对TCF分数提高要求,而且要求即使分数超过400分也只能就读预科。吴昊明的师弟钱琳也有相似经历。11级的钱琳同样选择的是该校与法国布尔戈尼大学的合作项目。项目在头一年出现重大变动之后,重庆工商大学终止了与布尔戈尼大学的合作,所有11级该项目学生全部转到与另外一个大学的合作项目,但是TCF成绩要求同样提高到40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