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河北省高考文理科总成绩第一名——也就是教育部每年都下令不许炒作而民间每年都不以为意的“状元”,与2007年一样,仍然都是女生。而据《京华时报》(2008年6月24日)的消息,从2005年开始,北京市文理科状元已经连续4年被女生包揽了。
其他省份的情况怎样,我自己没有做过定量分析,不好说。但截取1999年——2006年的全国高考信息看,可以统计到的高考状元有560人,其中女性占到了一半还多。大面积的“高考女状元”涌现,去除偶然的因素,其间有没有所谓的“教育规律”在起作用?
单纯从教育层面看,女生的伶俐、张扬,或许正反衬出男生的整体性溃败。这样的判断可能有些危言耸听、以偏盖全,但以我们的常识而论,男女生哪个更适应目前以背诵为主的中学应试教育?哪个更能够在知识型考试中得到好的成绩?哪个更能静下心去贯彻老师的要求?
从小学,实际上从幼儿园开始,我们的教育就要求学生以静为美,循规蹈矩,谨慎从事。原本以端正行为为目的的教导,演变成束缚学生生命活力的教条;原本以陶冶性情为目的的训育,演变成戕害学生本真性灵的训斥。学生的主体性日渐沦陷,而工具性却潜滋暗长。
在这样的教导下,充满野性和生命冲动的男生往往处于被压制、被调教的状态,远不如天性乖巧的女生能够忍耐。更为严重的是,长期接受此等教育的男生,往往会不由自主的认同这一套“以静为美”的价值观,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舍长就短,自然每况愈下了。
从社会层面看,则我们正面临一个日趋女性化的社会。也就是说,体现在教育上的以静为美、阴柔之美,正在随着教育的影响力,一天天地溢出教育,成为全社会明里暗里信奉的圭臬。即或偶有不甘于此种情形而张扬生命力者,也不过是美学上的“反模仿”而已。
这种“反模仿”的典型例证,大概算得上“北方的狼”为代表的狼文化的流行,以旷野、孤独、野性为关键词的狼文化,到了姜戎的小说《狼图腾》出现时达到了极致。几乎在一夜之间,很多人包括受过高等教育的文化人,似乎都粘上了黑黑的胸毛,一下子野性四射起来。
然而,胸毛再黑,也很难遮掩整个社会越来越女性化的现实。这里所谓的女性化并不包含任何歧视的意思,不过是借以说明一种社会现象而已。表现在社会文化上,文饰多于创造,稳妥多于探索,因循多于试错。所谓盛世文化,不过是堂皇的说辞罢了。
天地洪荒,宇宙玄黄……云腾致雨,露结为霜。世间男女,本来就是对立的统一,“女状元”而成为一个现象,一方面固然有其深刻的教育及社会规律在起作用,或者说,本来就是规律主导下的产物;另一方面,可能也与社会上对女生的过度阐释有关,说到底,男女都一样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