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校在国内不同城市安排了定点面试,教育培训机构据此推出的面试培训课程一直很受欢迎。
6月25日,高考放榜日,深圳外国语学校考生周可歆看到自己658分的成绩,“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了,确定自己能上港大了”。
2015年,广东省高考录取分数线为一本线文科573分,理科577分。周可歆的成绩排名深圳高考文科第一名。
早在今年2月,周可歆就通过“校长推荐计划”,凭借其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优异成绩获得了香港大学的录取意向。周可歆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通过校长推荐计划的考生,只要高考成绩达到录取分数要求就能直接获得录取资格,并且超过高考一本线60分可以自由选择专业”。
港大提出的条件坚定了周可歆去港大的决心,此前,她已经获得清华大学日语专业的保送资格。“我不是不喜欢清华,我也很想去北京、去离家远的地方看看,但香港毕竟是国际金融中心,学经济当然要去香港。”对于为何放弃清华的保送去港大,周可歆这样解释。
香港大学官方微博的最近一条用繁体字写着:港大的录取邀请正在陆续发出,同学们密切关注申请系统和邮件哦。
比起轰轰烈烈的北大四川招生组与清华四川招生组“抢人大战”,香港大学官方微博发布的2015年内地本科生入学6月下旬面试安排显得格外冷清,转发只有48条,评论也只有19条。
2003年起,香港高校开始招收内地本科生,与内地高校的抢人在每年的高考季节都占据媒体头条,高额奖学金、国际视野、其中几所高校位于国际前列的排名都极具吸引力。然而从去年开始,这一热潮开始有所减退。据新华社报道,今年申请香港高校的内地考生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在这一背景下,对于考生与家长来说,具有国际视野的香港高校,具有国民性的内地名校,还是逐步加入生源争夺的海外高校,成了一个更复杂的问题。
国外院校加入生源竞争
“超过60分就行了,我从没想过自己会成为市状元。”1997年生的周可歆长着一张稚气未脱的脸,脸上不时流露出不自觉的笑,黑框眼镜下一双大眼睛转得飞快。
周可歆称自己为“非典型性文科生”,坦言对学习语言没兴趣,希望学习金融或法律。在今年1月获得清华的保送资格后,周可歆想不妨去试试港大的自主招生,“如果让我考北大、清华的金融专业,不一定能考上”。
周可歆的班上一共有40名学生,获得保送名额的有16人,其中,她是唯一选择了香港高校的,其他同学都选择了内地高校,比如清华、北大,还有复旦、中大。
比起往年,对于去不去香港上大学的考生和家长,今年考虑的因素更多了。
家住珠海的丁一山(化名)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喜气洋洋的状态:“女儿被澳门理工设计专业录取,国内第二名,老爸的骄傲!”丁一山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选择了澳门高校一是成绩实力的问题,女儿考澳门的学校更稳妥”。
丁一山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一个班上40名同学,“有好多去澳门的,去香港的没有”。
据公开数据显示,近年来香港高校每年录取内地考生1600人左右。香港高校2003年起招收内地生,由最初8所大学增加到现在的12所。2014年,新华社曾报道过香港大学等8所政府资助院校在2014/2015学年共录取约1590名内地本科生,数目虽与2013年相若,但申请人数减少了10%-20%,录取的省市“状元”或三甲人数也下降。香港中文大学取录的内地省市状元由前一年的49人减至17人,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的申请人数都减少近1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