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考试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 高考聚焦 > 志愿填报
高考辅导报志愿产业:收费1到4万 有家长自称被坑
2017-06-15  光明网-北京晨报  

字体大小:

  高考过去一周,考生和家长又为填报志愿忙碌起来。如何在短时间内筛选有效高校和专业,一些报考辅助机构和填报志愿APP成了家长的“救命稻草”。北京晨报记者从几家服务机构了解到,一对一辅导便宜的1万多,贵的高达4万元,但“天价”也挡不住家长的热情。与此同时,大量高考志愿填报软件、APP也上线,鱼龙混杂、价格不等。专家提醒,家长需先掌握一定知识,在选择服务和机构时擦亮双眼,避免上当。

  一些实例 填报志愿一头雾水 家长花钱图省心

  女儿高考完开始睡觉、逛街、玩游戏,可作为母亲,刘女士的神经又紧绷起来。帮女儿选大学和专业成了家里头等大事儿。离成绩公布还有近10天,但她研究报志愿已经有半个多月,根据女儿的估分她选中一些学校和专业,但对能否稳妥录取还是一头雾水。

  刘女士说,和女儿同学家长交流时发现,真正对报志愿“有谱”的家长寥寥无几,“我们自己高考已30年多了,现在形势也与以前大不同。”正因此,近几年,专门为刘女士这样的家长排忧解难的高考报志愿服务机构火了。它们收费不菲,从几百元到数千元,甚至几万元,但仍被家长看做“救命稻草”。

  张先生女儿去年参加高考,分数刚跨过北京理科一本线,夫妻二人工作太忙,于是张先生花了超过4万元找了一对一辅导报考志愿的“专家”,根据女儿成绩和喜好报考了北京一所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被成功录取。从考前联系到成功录取,短短一个多月时间,4万多元的花销不菲,但张先生觉得自己省心又省事儿,也为女儿找到了满意的学校和专业,这钱花的比较值,“术业有专攻,这比我们自己盲目看半天有效。”有了这样的先例,刘女士觉得这钱不白花,这几天正忙着咨询各家报考服务机构。

  一类机构 一对一辅导最高要价四万

  在北京海淀区一家报考服务机构,客服人员向记者推荐了一个网络在线查询系统。“出分之前,你可以先大概看看目标学校、想学专业和历年分数线、录取人数等。等分出来你把分数输进去,就可能看到你在所有考生里的名次,到底要报考哪里就更拿得准了。”

  对方说一款售价为898元的“大数据库系统卡”卖的很好,因依托当地教育考试院数据,参考价值很高。“如果买了卡还是很不明白,我建议你找我们的‘一对一’辅导教师来指导。报志愿其实是个个性化定制过程,老师经验足,能为你量身筛选。”而这样的“一对一”辅导当然价格不菲,3年经验的老师要价12800、15800元不等,5年经验的老师要20000元以上,而几位有10年报考咨询经验的老师最高则需39800元。辅导形式由家长和老师商量决定,可以见面,也可通过微信语音、视频。

  有人预约明年高考填报

  此外,记者从另外一家机构了解到,提供定制服务的“一对一”报志愿辅导收费并非一口价,而是按时间收费。收费价格也跟老师从业年限相关,最高价格3000元一小时。据工作人员介绍,一般学生完成报考需要约见老师四到五次,花费在20000元以上比较普遍,但也有要求比较高的家长,要花50000多元。

  近日,记者以家长身份从辅导机构获悉,尽管“一对一”辅导价格不菲,但老师却供不应求。一位正在接受两位来自天津家长咨询的老师称,她目前已经接了20个左右考生,“方案做不过来。要再接人,估计就不是现在这个12800元的价格了,得涨点儿。”据她介绍,机构里最权威的老师,现在接单价也已不再是39800元,而是随着家长需求水涨船高。

  客服人员告诉记者,每年从5月份开始咨询和预约老师人数就已增多,基本上在高考前,知名老师就已经“满额”,更令记者意外的是,报名预约的考生里竟然有2018年参加高考的学生,“有家长准备特别早,做到心里有数,提前一年就和老师咨询,定下目标。”

  一批软件 线上报考神器也来争市场

  “天价”志愿填报咨询火爆,各类高考志愿填报APP也成为流行的报考“神器”,受到追捧。北京晨报记者在某应用平台搜索发现,“优志愿”、“高考好志愿”、“高考志愿填报助手”等几十个相关软件,其中有不少打出了“人工复检”字样。

  记者下载一款名为“高考志愿君”的软件,页面显示“七分成绩走三分志愿拼”,宣传内容中一再强调填报志愿的重要性,并强调平台注重大数据挖掘,从海量高考数据全面分析。点击进入后,页面最上方填写预测成绩及地区后,便会出现“冲刺推荐”、“稳妥推荐”、“保底推荐”等选项,里边排列着众多学校名称。

  此外,该软件还有一款专业测评职业指导的服务,需花18元钱购买,声称通过全方位的心理测试问题,测查考生兴趣、性格和能力等,寻找相互匹配专业,为未来职业选择给予专业指导意见。

  鱼龙混杂有家长自称被坑

  而在另一款名为“准志愿”的软件中,选择找大学、查专业、学业测评等选项均显示“暂不开放”。记者以考生身份联系客服,对方表示必须先支付398元成为会员后,才能选择相应服务。

  据了解,除普通会员外,该平台还设有一对一指导,价格为5800元;专家一对一指导,价格为12800元。在专家一栏记者看到,有多名8年至10年工作经验的“专家”可供选择。记者询问工作人员,对方表示这些专家多为大学招生办老师,可在线为全国各地考生提供指导。但问及其中一名“专家”身份,对方含糊其辞回答:“具体我也不太清楚。”

  这类APP用户体验也参差不齐。在一款名为“科学高考志愿”APP中,多名家长反映支付后不显示,“充了两次198元没有反应,感觉被坑了”,对此,该APP解释为“因系统问题”。

  记者发现,这类高考志愿软件大多都有类似性格测试,价位从十几元至上万元不等。从部分APP的下载量和评论数来看,使用该类软件的考生和家长不在少数。

  一点建议 家长寻求帮助也要做足功课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互联网时代,有网络平台对招生信息、学校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对学生提供查询和志愿填报有个基本参考,这本身没有问题。但应当要求服务机构本身具有专业性,所使用的数据要足够客观、真实、准确,推荐志愿过程中也要符合当地录取资格。

  但因目前该行业门槛较低,有些并不专业的机构看中这一商机便迅速投入其中,这让整个市场处于一种鱼龙混杂的状态。熊丙奇解释:“高考填报志愿专业性非常强,不仅要结合当地政策和专业录取数据,同时还要考虑到考生和家长的不同选择,将这多方面全面整合起来综合考虑,才能给出一个全面的、专业的推荐。”

  熊丙奇提示,在家长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大学及专业规划时,更应该注意学生的兴趣和选择。相关平台和机构可以根据高考信息给出一个基本方案,但这仅是理想志愿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和家长也要加强分析,寻找自己的喜好。综合考虑,才能选择一个理想的志愿。”

  而在相关咨询机构及APP的选择和验证上,熊丙奇也提示家长要做足功课才能避免上当。正是因为许多考生和家长相关知识缺乏,才容易让许多不专业的人和软件在市场里“瞎搅和”。他拿现在的相关APP举例,说很多APP都通过学生填入的预估分数来推荐学校。“这本身就是不科学的,因为分数每年都不一样,志愿填写应该是根据学生的排名来填写而不是分数。”同样,对于“天价”咨询费,他也解释,正因为许多家长自己研究不够,因此将任务全面托付给专家,才让有关机构和网络钻了空子。

  记者手记 再贵的专家也未必懂孩子

  高考累的是孩子,忙的是家长。家长和社会对高考持久以来的热情和重视,让高考的方方面面都成了商人们的“生财宝典”。有家长愿意为孩子开3999元一天的高考房,有家长愿意给孩子花4万元填报高考志愿,这样的“爱”的确很豪气,也让有些人羡慕,但记者以为,“爱”更应该是琐碎的日常陪伴和呵护,是共同进步,是理解,是尊重。

  单拿志愿填报的学校和专业来讲,记者就看过了太多家长的独断专行和不尊重,也见过不少孩子一时服从后的刻意反叛。高考志愿的确很重要,这个路口的抉择,甚至能决定一生的道路。记者倒觉得,相比花“天价”去咨询专家,家长们倒不如坐下来问问孩子喜欢和想要什么,做选择和决定的时候也多听听他们自己的声音,毕竟您心目中的一直长不大的孩子这时已经成年了,他们的人生道路,更需要他们自己的抉择。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全国1291万考生迎来2023年高考
· 今年高考结束了,高考未来再思考
· “硬核”科技元素贯穿今年高考语文试卷
· 又到一年高考时,应该让考生和家长知道高考的隐形功能了
· 加油吧,1078万考生
· 2021年高考时间公布 教育部要求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志愿填报指导
· 聚焦2020高考:今年高考题,看点在哪里
· 教育部 公安部联合指挥调度全国高考工作
· 防控常态化,高考如何战疫?
· 教育部:坚持最高标准最严要求做好2020年高考工作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