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北京市2013年高考报名的最后一天,在这个城市读高三的小杜、小林和小王却仍然不知道自己明年在哪里高考、还能不能参加高考。12月6日,是北京市教委的公开日,一位工作人员以个人身份建议非京籍家长做两手准备:回原籍报名高考,等北京消息。
小王:为了参加高考,再远也得跑
小王已经报名了,是在七八百公里之外的内蒙古包头市,那里是她的老家。在她的印象中,爷爷、奶奶和叔叔是包头最直接的含义,每年春节会回去一趟和大家团聚。然而她心目中的家在北京。爸爸、妈妈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带她来到了北京,在这里,她生活、上学,有自己的朋友和老师,奶奶说她的北京话特别地道,就像一个北京孩子。
尽管如此,小王心里很明白,自己和其他的北京孩子不同,她没有北京户口。在平时她和其他的孩子一样,读书、上学,她在班里的成绩很好,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可是升高中那年,第一次为户口犯了愁。尽管成绩很棒,可是因为不是北京户口,想在北京读高中变得很难,爸妈几经周折,托了许多人,终于进入了一所北京的高中。当然了,这其中也有那几万元赞助费的功劳。
上了高中后,小王的成绩在班里仍然名列前茅。这让她的爸爸又喜又忧。喜的是女儿聪明伶俐,知道努力;忧的是,没有北京户口,就意味着女儿只能回包头考试。内蒙古和北京的课本不一样,高考试题也不一样,女儿回去考试肯定要受到影响。女儿考不上一个好大学,会耽误了她的前程。
在北京工作十余年的王先生,仍然没有北京户口。他总是说,这无所谓,咱靠自己的本事在北京扎根立足,就是没有户口,也仍然能够生存下去。可每当女儿因为没有户口而不能在北京升学考试时,他又变得不那么淡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