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江苏、福建等地,对外来人口包容,资源承载能力足
低门槛放开具有示范样本意义
【故事】
段先生在浙江省台州市务工,老家四川已没有亲人,只能把女儿段机梦带在身边,在当地接受教育,从小学五年级一直读到高三,但户籍这个坎,始终是段先生和女儿心里放不下的石头。2012年12月29日早上,班主任打来电话说:“浙江发布了异地高考政策,你可以在这边参加高考了。”听到这个消息,段机梦情不自禁流下眼泪:“那天晚上我连做梦都在笑。”
【分析】
浙江、江苏、福建三地的外来人口数量和比例,仅次于京沪粤等地。三地的高考录取率也较高,均在85%左右,其中三本以上录取率在50%左右,有关专家曾经指出,这三地是异地高考压力仅次于北上广的地区。
不过,三地公布的异地高考政策,门槛却相对较低。范先佐告诉记者,异地高考的改革,需要主客观条件的配合。主观条件包括当地政府、户籍人口对外来人口是否能够包容,客观条件则包括:当地基础教育能否接纳外来人口随迁子女;随迁子女的到来会不会对当地高等教育产生冲击;当地环境资源能否承载外来人口的涌入。
从这些主客观条件分析,范先佐表示,相对于北上广津等四地,江浙闽显然已经具备较为成熟的条件,因此能够以较低门槛放开异地高考。“这些地区对于外来人口的包容心都比较强。认可外来人口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在教育布局上,这些地区普遍都考虑到随迁子女的需求。”范先佐说。
与主观上的包容相适应,这些地区随迁子女在公办校就读比例也相对较高,据统计,2011年,浙江省74.2%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校就读,绝大部分是外省籍人口;福建省89%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这说明,这些地区基础教育阶段能够较好地接纳随迁子女入学需求,不会对当地教育秩序造成冲击。”范先佐表示。
“总体上来看,这些地区的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呈下降趋势。”范先佐分析称,“这意味着以低门槛放开异地高考方案,并不会对当地高等教育入学产生太大冲击,而且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还能够缓解当地中高职的生源危机。”
在刘海峰看来,江浙闽等地放开异地高考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江浙一带基础教育质量非常高,外来人口要想赢过本地考生,实际比较困难。这也杜绝了高考移民的可能性。”
记者了解到,浙江异地高考方案出台后,部分学生依然打算回原籍参加高考。嘉兴一中学生小沈是甘肃人,他觉得甘肃的高考竞争没有浙江激烈,难度也没有浙江大,回甘肃参加高考胜算会更大一些。
范先佐指出,江浙闽等地区放开异地高考,体现了高考改革的方向,能够缓解特大城市的压力,并提供解决这一难题的实践经验,形成有利于改革的大环境,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