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考试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 各地高考
建立科学考试评价体系:不拘一格更要公平公正
2010-03-17    中国网

字体大小:

  新华社合肥3月16日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提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倾向”。如何建立科学的考试评价体系,打破“唯分是举”格局,近年来安徽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

  据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招生考试研究处处长、新闻发言人邬平川介绍,2010年是安徽省高考改革三年过渡期的第二年。当前安徽省统一招生考试模式为:在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基础上,将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其中学业水平测试分为A、B、C、D四个等级,综合素质评价除“公民道德素养”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外,其他五个方面均分为A、B、C、D四个等级。应届考生的学业水平测试每科目都达到C级或合格以上、综合素质评价每个方面都达到C级或合格以上,方可被普通文理科本科第二批次以上院校录取,从而更好的考察了学生综合素质。另外在命题思想上,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体现了“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的指导思想。配合新的课程改革内容,考试科目从之前的语文、数学、外语三科自主命题到目前的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全部5科自主命题。这样就在命题上能够更好地体现安徽省的实际情况。

  邬平川说,近年来,安徽省高招政策每年都有创新点。2007年开始实行“知分填报志愿”,2008年在全国较早实行“平行志愿”,实行“分数优先,遵循志愿”,这无疑扩大了考生的选择范围,尊重了考生的意愿,考生填报也更有针对性,高分落榜现象大大减少,很受考生欢迎。从2009年起安徽省将平行志愿扩大到包括提前批、艺术类、体育类等所有能够实行平行志愿的类别和批次。同时,开始实行网上分段填报志愿,更加方便了考生。

  在谈及当前正向社会积极征求意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高考改革的有关问题时,邬平川说:“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模式,实行多元化的考核录取办法,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在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公平,因为公平是高考的生命。现行高考制度经受了长期检验,其根本之处就在于公平公正。在公平问题上,尤其不应该让其他方面的因素给考生造成的不公平投射到高考上,影响公平竞争。”他举例说,目前城乡教育的差距客观存在,高考要尽可能避免这种差距给考生带来的不公平。比如自主招生,国家采取这一办法的初衷是为了让偏才怪才能够脱颖而出,但农村考生由于信息不畅、交通不便、经济负担较重以及学校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差异而处于不利地位。这一问题应该是实行自主招生政策时高度关注的。

  相关链接:《国家中长期 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专题报道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5周年:中国教育的崭新跨越
·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5周年特别报道:重回原点
·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5周年特别报道:大国重教
·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五年 体制改革在"深水区"推进
· 《教育规划纲要》落实情况评估报告
·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5周年 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咋构建?
· 职业教育评估报告(摘要)
·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三周年教师队伍建设综述
·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三周年:信息技术带来课堂新变化
· 教育部召开贯彻教育规划纲要促进民办教育创新发展座谈会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