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考试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 各地高考
2017高考报名开始 重庆籍考生不能在外地借考
2016-11-17  华龙网  

字体大小:

  重庆2017年高考报名将于本月下旬进行。考生在报名前该做好哪些准备?除了必须持有第二代身份证外,还要注意的是,重庆籍考生不能在外地借考,须回渝报考。

  记者14日从重庆市教育考试院获悉,重庆2017年高考报名将于本月下旬进行。考生在报名前该做好哪些准备?除了必须持有第二代身份证外,还要注意的是,重庆籍考生不能在外地借考,须回渝报考。

  二代身份证必须有

  所有考生在高考报名时都必须提供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考生应提前到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办理。如身份证遗失,要尽快申请补办。

  确因补办时间来不及的,可在完成补办手续后请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有效身份证明(含姓名、身份证号、相片等信息),否则不能报考。

  身份信息需真实准确

  考生身份信息事关志愿填报、高校录取、大学学籍注册和就业,需要真实准确填写。一旦经高考报名确认,其身份信息不能随意更改。

  曾经有考生因出生日期登记时间晚,身份证上的年龄只从身份证补办之日算起,与实际年龄差距过大,比如上大学实际年龄为18岁,身份证上才10岁,进入大学后是不能完成学籍注册的,需要进行程序繁琐的更正。因此,对类似这种身份信息与实际不符的考生,请在高考报名前及时进行更改。

  重庆籍考生不能在外地借考

  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重庆籍考生不能在外地借考,必须回重庆报考。同样,外地考生在重庆读书的也不能在重庆市借考,如符合重庆市2017 年报名条件的,可在重庆市报名参加普通高考。

  外地重庆籍考生须回渝报考

  在外地学习的久居重庆户籍考生,千万要注意重庆普通高校招生报名的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回到户籍所在地区县招生考试机构设置的报名点,办理报名手续。

  报名时要准备好第二代身份证、户口簿、外地高中学习期间的档案、《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证明等材料以及规定缴纳的报名费等。报名时要仔细阅读报名要求,按规定完成信息采集、电子摄像和体检等报名程序。

  重庆市外户籍考生可有条件报考

  重庆市普通高考报名要求考生有重庆市的三年户籍和三年学籍。持有市外户籍但一直在重庆读书的中职毕业生,学籍满足三年要求,报考高职对口类不受户籍限制。

  符合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报名要求的考生可按规定进行申请,在通过资格审查后可报考普通高校。

  在渝市外考生需回户籍地报考

  对于不具备重庆市高考报名条件的外地户籍考生,请提早关注原籍地高考报名时间,并及时联系回原籍报考事项,以免错过报名机会。重庆市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严厉打击高考移民,千万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艺术考生也须高考报名

  重庆市2017年艺术类专业考试将于12月上旬开始,目前有部分考生正在校外参加艺术专业集中学习和培训。因为艺术类专业考试也是高考的一部分,因此,艺术类考生也必须参加高考报名。

  这部分考生和家长要及时与就读中学保持联系,按规定进行高考报名,否则会影响艺术专业考试。

  随迁子女需要这些证明

  随迁子女考生需在报名所在区县招生考试机构领取《重庆市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普通高考报名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根据《申请表》所列项目完成填写(须明确填写父亲或母亲到重庆工作的时间),并由相关证明人签字、相关单位加盖公章。

  考生在规定报名时间向区县招生考试机构提交《申请表》、户口本、身份证、家长及本人的居住证或暂住证(由重庆市公安机关颁发)和家长在重庆合法稳定住所的证明原件及相关复印件,经区县招生考试机构审核合格后予以报名。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2022年全国高考报名1193万人 再创历史新高
· 内蒙古:严格高考报名资格审查
· 多省份开展2018年高考报名工作 加分项减少成大势所趋
· 多省份启动2018年高考报名 都有啥新变化?
· 高考报名陆续开始 你家乡报考政策有哪些变化?
· 2018年各地高考报名陆续进行 重要时间点汇总
· 北京高考报名60638人 今年高考录取本科二、三批次合并
· 北京:2017年高考报名本周三启动
· 河南高考报名82万人领跑全国 高考作弊正式入刑
· 多地今年高考报名人数再减少 北京连续10年下降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