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考试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 各地高考
浙江50余万考生将参加新高考
2017-04-07  新华网-钱江晚报  

字体大小:

  4月8日上午8点,新高考第四次学考选考就要开考了。接下来三天(4月8日-10日),全省共有50余万考生赴考,与上一次学考选考报考人数基本持平,但学考与选考科次均再创新高。

  据统计,本次学考选考全省有50.75万考生参加,共164.39万科次,其中学考96.20万科次(占58.52%);选考68.19万科次(占41.48%)。相比去年10月学考选考,本次报考人数基本持平,学考科次(不含外语)增加2.84%,选考科次增加1.93%。这次考试科目中没有外语,外语科目考试安排在6月与高考语文、数学同步进行。

  根据新高考改革方案,考生可根据自身实际选择考试科目,并分次适时参加学考选考。参加本次考试的考生,主要是我省普通高中在校生以及其他准备参加新高考的考生。对参加2017年新高考首次统一招生的高三生来说,本次考试是他们最后一次提升选考成绩的机会。

  本次考试全省共设81个考区、300多个考点、5.7万余考场。全部按照高考的要求和规则管理。监考教师每科随机抽签确定监考考场。各考点均配置视频监考室、配备视频监考员,对考试状况进行全面监测和实时录像。考试期间,省市县还将选派数百名巡视人员,赴各考点全程蹲点、异地巡考。教育、公安、通讯管理等部门将在省市县考区指挥中心联合值班、统一调度。

  省教育考试院建议考生,在考前看清考试时间和考场安排。新高考实行高中学考和高考选考相结合,考试成绩既用于评价学业水平,又用于高考招生。本次考试中,除语文、数学仅提供学考试卷,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及技术各科均提供学考、选考两种试卷,共有16套试卷。安排9个场次的考试,历时两天半。

  学考时长1小时(语文、数学学考时长80分钟),选考时长1.5小时。为避免相互干扰,同一考点学考和选考安排在不同考场内进行。

  由于考试科目和场次较多,考生除了要按时赶考外,还需注意自己的考场安排。所有考生准考证号和座次均由省随机编排,同一考生不同科目的考试可能安排在不同考场进行,请同学们务必看清自己各科目考试所对应的考场。

  温馨提示

  1.考试当天,考生凭准考证、身份证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由监考员进行身份验证和对随身物品等的必要检查,并在入场后将准考证、身份证放在桌上以便核验。

  2.2B铅笔、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直尺、圆规、三角板、无封套橡皮及毛巾(擦汗用须拧干)、无商标纸的饮用水(或其他科目特殊规定的物品)等可带入考场,其他任何物品不准带入考场。严禁携带各种通讯工具(如手机等具有发送或接受信息功能的设备等)、电子存储记忆录放设备以及涂改液、修正带等物品进入考场。

  3.开考15分钟后不得进入考点参加当次科目考试,大家千万别错过规定时间。选考交卷出场时间不得早于每科目考试结束前30分钟,交卷出场后不得再进场续考,也不得在考场附近逗留或交谈。特别注意,学考不得提前交卷。

  4.所有考生在考前已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在考试中要主动履行相关承诺。考生如有违纪、作弊等行为,将按《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处理,并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如涉嫌违法,将按刑法有关法规进行处理。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新高考带来了什么?聚焦2018年高考改革
· 新高考来了,高校招录政策变化几何
· 新高考改革全面推进 各校自主招生政策啥特点
· “新高考”先行先试在路上
· 新高考试点试出新问题 2017教育深化改革砥砺前行
· 新高考“弃物理”成趋势 物理学界很心塞
· 聚焦2017"新高考":新在哪? 会带来哪些变化?
· 上海“新高考”实施细则有啥亮点 尊重个性化选择
· 新高考来了,中学应该怎么办?
· 20省公布高考改革方案 来看看先行一步的浙江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