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考试 > 考试新闻
68.3%受访者反对重奖高考状元:会误导学生
2014-08-05    中国青年报

字体大小:

  南开大学MPA教育中心副主任张志红说:“我们呼吁并希望在不远的未来,一个地方教育的考评,不再是比能出多少个状元,多少个清华北大学生,而是当地劳动者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有多长,当地劳动者受到职业教育的培训能促进多少就业。”

  眼下,一些高考状元成了“暴发户”。高考结束后,高考状元成了企业、政府、学校等各方追逐的对象,重奖事例屡见不鲜。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手机腾讯网,对39218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8.3%的受访者反对重奖高考状元,61.6%的受访者认为地方政府奖励高考状元是把“状元”当成地方政绩。

  51.0%受访者表示身边有重奖高考状元的事例

  北京大学医学部大三学生吴薇曾是某县的高考状元,663分。“我当时就被通知到我的初中学校去领奖。当时在场的有很多学校和政府的领导,现场颁给我一块写着两万元奖金的牌子,还让我戴了大红花。颁奖仪式结束以后我还接受了我家乡电视台的采访。”

  重庆市铜梁区教育委员会研究员张达勇介绍,在重庆铜梁区,每年由政府奖励学校一笔奖金,大概10万元左右,再由学校奖励给高考状元以及高考状元的初中就读学校。铜梁区附近的永川区和合川区的奖金是四五十万元,状元奖励10万元,状元的生源学校奖励10万元。

  贵州省2012年高考理科状元张思伟,当年领取了所在高中颁发的奖金。张思伟告诉记者,第一名与第二名的奖金会差很多。“重奖本身是一种激励措施。有激励机制存在就有人会去为之努力,不重奖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这种激励的效果。”

  调查显示,51.0%的受访者确认自己身边有过重奖高考状元的事例。

  南开大学MPA教育中心副主任张志红认为,重奖高考状元从本质上讲也是对教育事业的一种支持,关键问题在于社会组织对于教育支持的项目选择上过于单一,容易哗众取宠。“过度集中的话,就变成另外一种不公平。”

  68.3%受访者反对重奖高考状元

  对于重奖高考状元,公众怎么看?调查显示,68.3%的受访者表示反对,25.3%的受访者表示支持,6.4%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李锋亮认为,重奖高考状元从侧面说明整个社会重视教育。古时候有“千金买马骨”,重奖状元,有助于营造社会重视教育的气氛。“当然,政府及企业可以为教育做更多的实事,而不是仅仅重奖高考状元。”

  但张志红认为,当前大学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教育,如果继续固守精英导向的思路,在教育评价上,有可能会出现问题。对高考状元适当鼓励,但是不能过度累加鼓励。来自方方面面的奖励过度集中是另一种不公平。

  张志红说,高考之后进入大学将是一个重新出发的过程,对此加以正确引导,才可能使学生踏入大学之后,能够踏踏实实地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来成就自我,而不是沉浸在不太理性的“捧杀”中无法自拔。反之,这些学生在大学入学之初会有非常大的心理落差,实质上对这些状元可能并非益事。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高考状元学财务是浪费 该去研究黑洞
· 浙江6位高考状元拍卖自己的“通关秘籍”
· 全国各地2016年高考状元情况汇总
· 灾难面前“高考状元”的人生答卷
· 清华北大半夜打电话约谈 高考状元以为诈骗
· 95后高考状元:近九成毕业于示范高中
· 香港七成高考状元想学医 内地学医成“爆冷”
· 重庆江津高考状元与复旦签确认书后未被录取
· 高考状元小学都"抢跑"?寒暑假必上辅导班?
· 盘点28省高考状元:文科女生占优理科男生多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