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考试 > 考试新闻
艺术类、保送生等招生有新政 特殊通道逐年收紧
2017-01-20  人民日报  

字体大小:

  每年高招,总有一些能享受到“考分优惠”的“幸运儿”,他们或被招入高校艺术类专业,或进入高水平艺术团、运动队,或直接被保送入学,无需高考。可以说,高考有多激烈,他们得到的艳羡就有多强烈、所受的关注就有多炙热。

  这些“幸运儿”,被称作“特殊类型招生”。近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做好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特殊类型招生工作进一步加以规范。

  “新政”颁布

  “特殊通道”逐年收紧

  “等到2020年,省级优秀学生就没有保送资格了!”从网上得知这个消息,山东省潍坊市潍坊一中高三(26班)的秦晓宇感到庆幸,就在几天前,关于她的喜讯刚刚传来——潍坊市推荐她和另外13名同学为“山东省2017年普通高中省级优秀学生”。

  教育部学生司有关负责人日前接受了记者专访,该负责人表示:“2017年,教育部从着力促进公平、科学选才出发,重点对当前社会关注度较高的艺术类、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保送生等4项特殊类型招生工作进行规范。”

  就拿保送生来说,根据《通知》,2017年,省级优秀学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集训队成员、部分外国语中学推荐优秀学生、公安英烈子女、退役运动员等5类人员仍具备高校保送资格。但是,“保送之路”走起来,受到的“约束”越来越多。比如,公安英烈子女只能保送至公安类院校;外国语中学推荐保送的学生,严禁被录取或调整到非外语类专业。

  名额也在逐渐减少。教育部阳光高考招生平台显示,2016年全国共有22个省份有保送生输出,共计2431人,而2014年之前这一数字往往高达7000人。根据2017年“新政”,有关外国语中学推荐保送生限额将逐步减少,对2017年秋季及以后进入高中阶段一年级的学生,将取消省级优秀学生保送资格条件,2020年起所有高校停止省级优秀学生保送生招生。

  其他几类特殊类型招生,也逐渐“收紧”:

  在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方面,2017年重点规范完善艺术类专业范围和专业考试,有关高校只能面向省级统考合格的生源,按照高考考务工作管理规定和要求组织校考。

  在高水平艺术团考试招生方面,高校不得招收与艺术团无关的艺术特长生。不具备建团条件或未设立艺术团的试点高校,不能安排相应艺术团招生。2018年起,已开设有艺术类专业的试点高校不再单独招收相应专业项目的艺术特长生。

  在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方面,凡不具备组队条件、未设立专项运动队、无法继续承担建队任务的试点高校,不得安排该项目高水平运动队招生。

  “2017年,各地各高校要严格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严格考试安全保密管理,完善考生资格审核程序,逐步提高对考生文化课成绩的录取要求。”教育部学生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对在特殊类型考试招生中违规的考生、高校及有关工作人员从严查处,涉嫌违法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严肃处理。

  应运而生

  社会需求发生变化

  “2000年,湖南省隆回县一中发生违纪推荐保送生事件。”当时参与调查的湖南省教育厅督查组有关工作人员,对这起事件还记忆犹新。“学校向省内高校输送的14名保送生中,有13名成绩不合格,为了蒙混过关,学校在毕业会考中打招呼、递纸条,并将两名不符合条件的学生分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干部’和‘省级三好学生’。”

  秉持“不拘一格选人才”的美好愿望,作为高考制度的重要补充,多年来,特殊类型招生制度为国家选拔了大量人才,却也因个别弄虚作假、徇私舞弊事件备受争议。有媒体报道,2010年,长春外国语学校保送生资格考试出现作弊;2015年,南方某高校梳理近十年“保送生”,发现多为厅局级干部子女……

  “一些特殊类型招生缺乏刚性依据,给权力和金钱输送留出了运作空间,在具体实施中,钻空子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保送生制度开始还好,但过了不久,不少中学就‘送良不送优’,只保送良好的,最优秀的反正能考上,还有可能摘得‘状元’。再到后来,有的甚至‘送官不送民’。”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有些痛心地指出。

  正确看待特殊类型招生,既要看到其历史性、特殊性,又要在国家改革发展大局和整个教育改革发展中加以考量。特殊类型招生是我国在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有的还打着鲜明的时代印记。例如,外语类保送生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那时改革开放不久,急需大量外语人才;《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保送生的暂行规定》制订于1988年,旨在对高考制度的“以分选才”进行补充和完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一些特殊类型招生政策实施的客观环境条件、社会需求等发生了变化。因此教育部在保持政策平稳衔接的基础上,对有关特殊类型招生形式进行了调整和规范。”教育部学生司有关负责人举例说,当前,外语人才短缺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因此适当调减了部分外国语中学推荐保送的规模,同时明确重点向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所需非通用语种专业倾斜。

  再拿2020年起停止省级优秀学生保送来说,这在目前涉及9个省份。“这是考虑到一些省份省级优秀学生评选中存在标准不够明确、评选过程信息公开程度不够等问题,现在已在校的高中生不受影响。”该负责人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新政”实行了退出机制,明确不具备高水平艺术团、运动队组团(队)条件,或未设立艺术团(运动队)、无法继续承担建队任务的高校,不得安排招生。“对于偏离试点定位,以及存在违规违纪行为的高校,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情节严重的,将暂停或取消特殊类型招生试点资格。”教育部学生司有关负责人强调。

  深化改革

  选才之路“越走越宽”

  “特殊通道”从表面看来,似乎“越走越窄”,这是否意味着“不拘一格选人才”的可能性在降低呢?

  恰恰相反。2017年,不仅是特殊类型招生的“新政”之年,更是我国高考改革深入推进之年。“本次规范和调整特殊类型招生政策,不是限制学生特长发展,而是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相衔接,更好地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教育部学生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通过‘两依据、一参考’,那些原来希望在保送生上所体现的综合素质,可以体现在学生的综合评价之中。”储朝晖指出,对特殊类型招生加以规范,并不会影响真正优秀人才的选拔。“一来,即使通过高考‘裸考’,优秀人才也完全能凭优异成绩考入重点大学;二来,部分具备特长的优秀学生的选拔可以由自主招生制度‘接盘’,考察录取方式更加科学。”

  “举例来说,逐步取消省级优秀学生保送资格后,仍鼓励各地按照中办国办和教育部要求,规范开展省级优秀学生评选,同时,省级优秀学生评选结果可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供高校录取参考。”教育部学生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那么,在“维护公平公正”和“多元选拔人才”的平衡木上,高校选拔录取人才有没有新的可能呢?

  储朝晖建议,让参与招生的高校形成“牛吃草”的平衡机制。“每所学校相当于一头牛,它们总会天然地想吃到最好的‘草’、招到最好的学生,这个时候负责人不会利用招生的权力去腐败,否则会毁掉自己发展的根本。”他建议,打开“围栏”,让高校和学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双向选择,从而自然实现平衡和公平,“当然,这需要各高校建立自己专业的招生录取团队,加强对考生专业测试、信息核实的能力。”

  在特殊类型招生上,最关键的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姜耀东建议,在特殊类型招生中,必须要保证各阶段信息的公开透明,在推荐环节要有统一的成绩标准,通过建立“黑名单”制度,对徇私舞弊、弄虚作假者严肃处理。他举例说,大学普遍进行的研究生推免制度实际上也是“保送”,但由于信息公开透明和标准的相对统一,很少有“暗箱操作”。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浙大公布“三位一体”招生简章 人工智能专业亮了
· 内地63所高校试点免试招港生
· 高校招生先“织围脖” 逾百所高校开微博发资讯
· 招生数量不够班主任辞职 是老师还是业务员?
· 科学时报:招生计划如何分配才公平
· 招生就业诈骗需警惕 谨防四陷阱
· 教育部部署中小学招生 解决中考加分不规范等问题
· 2017年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80.5万人
· 考研:招生越多压力越大的背后
·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场规则发布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