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中学校长认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是高校自主招生的一次有益尝试,同时对中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料照片 (记者 王庆环)
相关链接:北大自主招生“校长推荐制”实施方案公布
编者按:11月9日,各媒体报道了北京大学招生办正式对外公布的《北京大学关于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实施方案》。《方案》将在近期即将进行的北大2010年自主招生中试行。考生凭着一份校长的推荐信便可获得一流大学的招生面试资格,对此改革举措应该怎么看?本期,我们邀请各方代表亮出自己的见解。
北大声音
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怎样实施
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方案11月8日晚一公布,立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从暑期北大透露要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以来,相关评价有正有负,正面意见认为其是高考招生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能够让一些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有机会敲开北大的校门,有利于不拘一格降人才制度的形成;负面意见认为这个不错的创举就怕潜规则,在当前社会诚信系统没有完善的情况下,极有可能成为权力寻租的工具。
那么,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究竟是怎样一个政策呢?
期待招收“钱钟书”似的人才
钱钟书19岁时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他报考清华时数学仅得15分,但因国文、英文成绩突出,特别是英文获得了满分,被清华破格录取。这是人们在讨论今天的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大师时经常提及的故事。
但是在现行的高考招生制度下,几乎没有几人能有钱先生这样的运气。作为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的北大,以及与北大有着共同理想的中国诸多一流大学,在思考如何培养出大师级人才时,不得不思考自己的高招制度,于是有了自主招生制度的诞生与实施。
可以说,自主招生为北大带来了一批素质全面、特长突出的优秀学生。那么,现在推出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则是进一步推进自主招生改革的结果,其目的是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为不同类型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简而言之,就是能招收到更多具有钱钟书、郭沫若、吴晗等人身上的那些潜质、最终能成为大师的人才。
“推荐”不意味直接上北大
需要说明的是,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并不意味着获得推荐的学生就能直接上北大,推荐的结果是:如果被推荐的学生通过相关审核,将免于参加北大自主招生笔试,而直接进入自主招生面试。
面试合格后,还有两种情形等待着被推荐者。一种是具备教育部规定的保送资格的学生,可向北京大学申请相关专业的保送资格,如果获得通过,就可以免试入学。还有一种是没有保送资格的学生,他们还必须参加高考,但在高考录取时将享受北大一批次录取线下降30分录取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