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等职业教育近几年发展迅猛,但对于高职教育缺乏系统的认识,在教育实践中出现了某些偏差,本文指出了目前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在教育功能、教育模式、发展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个人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问题 Issues on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Higher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Yangjian, Zhejiang Business Technology Institute, Ningbo, Zhejiang, 315012) Abstract: The higher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s very quickly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people are lack of the systemic knowledge of it, therefore, there are wraps in practice.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points out some existing problem on the function, mode of the T&V education, puts forward some personal opinion as well. Keywords: T&V education, issues
高等职业教育近几年来发展很快,规模迅速扩大,但在指导高职教育实践方面缺少系统的高职教育理论的指导,因此,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现在我国承担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的主体有普通本科院校下设的二级学院(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和成人高校。在整个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除了上述正规学校教育以外,还有社会中实施各类职业教育的培训机构。笔者所讨论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指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教育。 一、如何摆正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关系? 职业教育的高等化,使职业教育的功能从单一的为受教育者提供技能培训和训练方面转到技能训练和学历教育并举,功能的拓展使得高等职业教育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却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存在学历教育功能超越职业培训功能而成为主导的现象。人们开始接纳并选择接受高职教育,是因为它现在是高等教育体系的一部分,高职院校现在有了"大学"的名号,在心理上可以缓解被排除在"大学"外的自卑感;另一方面,由于可以参加成人高考等,高职教育成了进入更高教育层次的跳板,而对职业技能的训练被放在了更次要的地位,失去了高职教育的根本优势,面临沦为学历教育附庸的危险,有的人主张高职发展本科层次,这也是崇尚学历的重要体现。 二、如何实现教育模式的转换? 有些职业技术学院由中专升格到大专,教育模式需从中等教育模式转变为高等教育模式,这种教育层次的转型可以说是种本质的蜕变,"牵一发而动全身",要重新对自身进行定位,培养方式、教学模式、教育理念等一系列都要随之改变,而哪一项不需要一段艰难的历程?在时间短、中间没有经过一定的过渡时期、没有高等教育办学经验、尚处于原有中等教育模式惯性中的情况下,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这种转型谈何容易?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冲击下,高职教育政策性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社会经济发展对其自身需求发展的速度,虽然名义上已是高等教育体系一部分,但内部机制还没有发育完全,遑论"高职本科"?在这种仓促上马的情况下,借鉴普通本科院校的办学模式成为应时之需。大到教学计划小到使用的教材等各个教育环节,无一没有模仿的痕迹,处处可见本科教育的压缩版本,高职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没有充分体现,实际上成为高等教育向大众化发展阶段中被动的产物,仅仅充当了高等教育扩招的缓压器,这从根本上违背了国家发展高职教育的初衷,也违背了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在实践中也发现在普通本科院校中约定俗成的教育法则在高职院校并不适用,高职院校由三校生(技校、职高、中专)和普通高中毕业生组成的复杂生源构成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相对单一的生源,这决定了实施分层次教育的必然性,加大了教育实施的难度;高职教育是面向区域性经济的,这种特点决定了高职教育的区域性,因此具有更强的指向性或针对性,不同于本科院校社会性的泛教育模式。 总之,高职教育的理论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关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师资培养、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难点问题还在讨论当中,高职教育不仅在层次上面临如何由中职教育成功转型,而且在发展方向上面临如何结合时代的要求调整教育模式,如何建立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育运作系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三、如何在竞争与合作中发展? 随着中国进入WTO,教育被纳入服务性行业,国外的教育机构陆续进入中国市场,他们的加入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模式,为国内提供了崭新的视野,更掀起了竞争狂潮;国内技术服务公司和一些社会的培训机构也在争夺社会生源和教育资源;至2002年底,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003所,高等教育领域内部,不同教育类型和教育层次生源的竞争也处于白热化状态。 高职教育具有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功能,在学历教育方面,人们会因为看中品牌和名声,而选择本科院校下设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或因教育国际化所趋,而选择就学国外教育机构,获得国外认可的学历证书,为将来去国外发展打好基础;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和终身教育思想深入人心,在继续教育方面,远程教育逐渐成为一种为人们所认同的教育模式,"截至2002年底,开设了覆盖10大学科门类的140种专业,累计注册学生137.3万人。68所普通高等学校在全国设立了2027个校外学习中心(点),初步形成了由66所普通高校与近2000个校外学习中心和遍布全国的电大系统组成的我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办学体系"。因此,高职教育在学历教育方面并不拥有相对优势,何况在对高职教育质量表示怀疑的前提下,人们对高职文凭的含金量并不乐观。 职业培训方面,企业内部成熟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完善的员工培训程序、更有针对性的培训方式是高职教育所不能比拟的。高职教育的职业培训是全真模拟,和现实要求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也不能对社会要求的改变及时做出应对;政府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机构,截至2002年底,具有学历教育资格的民办高校达到133所,除此之外,社会上其他一些提供语言、计算机水平认证培训、GRE、雅思等为出国留学考试培训的机构也不少,他们的培训模式更为灵活,在某些方面也较为专业,高职教育不可能满足不同教育对象的不同需求,职业培训方面发展空间日益缩小。 激烈竞争的同时,各教育机构通过互相承认学分、开展技术合作、开辟各层次教育的衔接渠道,加强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同一地区的几所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在高职培养模式中,经常会强调校企之间的合作,即产学研合作,不但可以了解企业的人才的需求情况,而且可以学习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企业的热情往往不如校方高,有些合作项目只是徒有虚名,校企合作的层次也较低,更多的是停留在为学生就业培训的方面,实质性的合作很少,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高职教育如何在这种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环境中获得发展呢?
笔者想就以上几点问题,提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功能相互渗透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于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集教育性和职业性为一身,不能因为社会上看重学历,盲目追求学历的高层次化,在专科制高职教育还没有发展成熟的情况下幻想本科高职,这是不切实际的,也不能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强调职业培训,弃教育性而不顾,两种都是偏颇的做法,应该以就业为导向,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 二、加快模式转换的步伐 教育模式的构建要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加强高职教育理论的研究迫在眉睫;教育模式的转换归根到底是培养模式的转换,通过实施"订单式"培养,推行"双证书"制度,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坚持产学研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教育定位,实现培养模式更加灵活多样、更加突出职业特点。根据区域性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以及企业结构特点,因地制宜设置专业,制定相应的专业教学计划,逐步建立起个性化教育模式。 三、合理竞争、加强合作 人们经常会注意到高中教育与高职教育之间以及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但是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缺乏这种沟通,每所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时都以自我为出发点,各施其政,导致畸形的竞争。地方经济日益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但区域经济的多元化并不等于各元在发展中处于同等的地位,必然有重有次,有急有缓,地方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特点进行宏观调控,促进各高职院校之间相互合作与整合,优化资源配置。设想能否一个行业设立一所高职院校,根据"谁受益谁投入"的原则,由政府牵头,根据学校自身的需要和企业的需求,促进企业和学校的合作,合作除了订单式培养外,增加具有更高技术含量的横向课题,加强研发能力,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加强高职教育领域中的国际合作。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一种趋势,世界各国之间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合作日益频繁,合作项目涉及开发研究、互认学分、互派访问学者等方面。对于我国的高职教育而言,由于发展模式还不成熟,而西方有些国家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模式,可以作为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参考。但是,我们知道,高职教育的定位是服务于地方经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发展重点等方面自然会有所不同,国外的职业教育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职业教育TAFE体系,DACUM等几种目前获得较为广泛认同的模式,借鉴的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一种教育模式的形成是以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长期发展和积淀而成的,有着浓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最重要一点要明确的是我们到底要从中学什么?如何学?如何结合当地的实际?这都是我们之前应该考虑的。 四、找准定位,办出特色 "定位"有三层含义,其一是培养目标的定位,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其二是办学层次的定位,是专科层次而非本科层次;其三是当地区域性经济重心的定位,高职教育是面向区域性经济的,找准经济定位,才能知道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不是研究型的人才,也不是某个领域的专家,教给学生的是一些基本的东西,从事任何职业都具备的素质,如职业道德、职业修养和其他一些基础性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知识,接受高职教育的大部分学生将是就业而不是继续求学,所以在培养基本教育素质的同时,职业技能训练的水平是考核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但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不只是会动手的蓝领阶层,还具有一定的知识文化水平。 办学层次定位在专科层次,首先是受培养目标的限制,其次受学制的影响,但随着技术的综合化和复杂化日益凸显,高职教育中原来设置的专业技术内涵已有很大丰富和拓展,虽然学生拿的是专科文凭,但这一纸文凭的技术含量已有很大的不同了。 找准区域经济的定位,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有所侧重,也不能过分迎合市场的需求而全盘否定原有的成果。 如何办出特色是所有高职院校在苦苦探索的问题,基于以上三点定位,各校可以制定如何办出特色的方案。
参考文献: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情况》 (相关数据源于《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情况》)作者简介: 杨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管理。 通讯地址:浙江宁波联丰立交桥南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邮 编:315012 注:本文已发表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