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的普及,信息、知识总量急剧增加,其传播、更新的速度进一步加快,信息资源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首要资源。
信息化发展给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在21世纪,科技、经济、文化、环境等领域的变化必然影响和要求着教育的变革。正如罗马俱乐部成员E?拉兹洛在《决定命运的选择》中所指出的"如果我们要增强人类对正在变化的环境的反应,就必须保证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接受最低限度的教育,都拥有相当自由和无偏见的通讯渠道,都能获得有关的可靠的信息。"信息社会选择了教育,而教育也离不开信息。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里,知识与信息就象产品一样频繁地更新换代,人们如果不能以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就无法及时利用这些信息,无法适应信息爆炸时代的高速度、快节奏,因此,我们认为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应成为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对高校学生进行信息教育不仅势在必行,而且应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
早在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统计局所编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把第五层次的高等教育第一阶段的特点描述为:"对所学学科中的理论性、一般性和科学性原理不大侧重,花时不多,而侧重它们在个别职业中的实际应用。故所列课程计划与相应大学学位教育相比,修业期限要短一些,一般少于4年。"这个阶段被称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此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根据世界各国教育发展,对国际教育标准分类进行修订,于1997年将属于高等教育的第五层次(高等教育第一阶段)划分为A、B两类,其中5B是"那些实用的/技术的"/具体职业的课程。不难看到,这正是我国近20年来高等职业学校所强调的培养目标,即培养高级职业技术型人才。
由此可见,高等职业教育是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传授的教育,特别是着重进行适应社会发展和生产发展的实践动手能力的技术培训,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职业技术、技能教育。这种观点已为高职的办学实践所证明,也得到广泛的认同。培养目标的特性,使原本就带有较强的工具性倾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在人类知识、科学方法精细化发展的今天,不得不设置更多、更专、更精深的专业以适应社会、科技和职业发展的需求。这种较强的"针对性"、"职业性"虽强化了职业技术教育"实用性"的特征,但也使其在实施过程中因传授知识的专门化与相对性,整个知识体系难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割裂与异化现象。这种情况在知识急剧增长和分化的信息社会中表现得愈来愈加严重,这就造成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和别人竞争与合作时处于弱势和不平等的位置,对他们的职业流动和全面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他们需要在掌握职业技能的基础上拓展知识与沟通的能力。职业技术教育的特性在给高等职业学校带来生存和发展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危机。
面对时势,高等职业教育进行观念的更新与教学内容、方式的变革是必要的。业内人士提出,其应对的办法是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一般认为,除专业知识外,学生应具有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等,笔者以为在这基础上还有必要强调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作为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学校理应将自己融入信息社会,着手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许多国家已经意识到信息教育的重要性并着手实施。现实表明,高等职业学校实施信息教育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其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必需。
一直以来,人们对信息教育的认识存在一种偏差,常将之等同于计算机课程的开设。其实信息教育不仅指信息技术教育(主要为计算机教育),它包含着信息知识、信息观念、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下面试结合高等职业学校特点展开说明。
与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利用有关的知识可称之为信息知识。在这里,信息的获取包括信息发现、采集与信息优选;信息分析包括信息分类、信息综合、信息查错与信息评价;信息加工包括信息的排序与检索、信息的组织与表达、信息的存储与变换以及信息的控制与传输等;信息利用则包括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来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如自我更新知识,用新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等)。结合高等职业学校特征我们认为,开展信息知识教育应以信息技术(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包括通信、传感等技术)为基础,结合专业教育掌握信息方法(即用信息的观点来分析自然和人类思维中的问题和矛盾,求得解决问题和矛盾的最佳方案)。掌握信息技术与信息方法是信息能力形成的基础,也是高等职业学校开展信息教育的基点。
与信息知识相对应的能力可称为信息能力。信息能力包括获取和评价信息的能力,组织和保持信息的能力,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些能力对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高职院校学生虽带有较明确的职业定向性,但作为个体应在心理上构建一个开放的、全面的信息接受机制,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第二,高职院校学生应能在接受大量信息的基础上,利用信息科学理论对信息中的真伪、虚实、良莠进行判断、评价和选择;第三,应具有组织和保持信息的能力。因受基础知识、学业年限、专业方向等的限制,高职院校学生更应强调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既是现代人必备的生活技能,也是新型劳动者必备的技巧。
信息知识与信息能力是信息教育的主旨所在,但信息观念却是信息教育的前提。我们以为它应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尊重知识的观念。即形成"知识即财富"、"知识即资本"的观念。不尊重知识、不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价值知识,就不能进入任何先进的职业领域,就无法完成高等职业教育的使命;第二,全新的时空观念。走在时间前面不但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与社会经济息息相关的高等职业院校的生存基础,高职学校的师生有必要改变"慢工出细活"的时间观,树立"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懂得惜时如金;第三,未来意识。这要求人们能在了解过去、现在的基础上根据事物发展状况、规律,进行信息的分析和综合,从而对事物的未来发展作出预测:第四,创新意识。这是信息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职业学校师生的客观要求,具有创新意识的人能不为传统习惯势力所左右,标新立异,提出独到见解。
信息道德教育是信息教育的"航标"与保障。在信息化时代,传播媒介多样化使得任何特定的信息可以借助多种媒体 以传播,各种媒体在传播信息时必会渗透自己的主观看法,这就易使信息的意义产生分歧,也使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迷失、无所适从。面对日益复杂的信息环境的影响,确立以社会基本原则为标准的信息道德,树立对信息的责任感,培养学生面对信息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显得异常迫切与重要。在信息化社会里,这种能力将成为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集中体现。信息道德教育有助于学生在面对不同道德准则发生冲突时作出正确判断和选择,采取正确的行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面对道德困境时提出新的准则的能力和勇气。
高等职业学校的信息教育关键在于培养学生收集、选择信息知识的能力,以及规划和运用这些信息和知识的能力。高等职业学校信息教育的开展除了树立信息观念、加强信息道德教育等主要属于意识形态的东西之外,笔者以为很重要的一点是练好"内功",这个内功既包括硬件方面也包括软件方面。其主要有:
第一,完善学校的计算机设置是高等职业学校实施信息教育的基础。高职院校以重视和强调教学的实训环节、注重实训效果为立校之本,在信息社会化的今天,新的信息技术为以技术为主的高等职业教育开创了一个具有潜力的新局面。在实训教学环节中,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使教学具有了生动、形象、可自定步调等优点,成为进行模拟、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能力的有效工具,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教学手段成为开展信息教育的基石。我国高等职业学校经过近20年的努力,在教学手段现代化上有了长足的发展,普遍配备了计算机等现代教学设备,但也应当承认,由于客观原因,高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的设置在数量上、等级上与现实需要还有较大的差距,如何缩小差距是一个现实的急切的问题。笔者以为可行的方法是:其一,加大投入,依靠政府支持,为高职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其二,利用高职院校与社会产业间的密切联系,加强学校与企业,特别是与通讯和计算机公司的协作,借"他山之石"增加计算机设施的数量,提升设施的水平。
第二,在更加开放、更加社会化的前提下改革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著名学者文辅相提出,社会信息化趋势下大学教育内容与方法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加强教学内容的基础性,提高教育内容的起点,以知识的质的提高来应对知识量的激增;拓宽学科的面向,注重知识前沿,以扩大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活化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个性,以激励学生的思维与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够用为度"的特性使得它与"厚基础"无缘,但真的就束手无策吗?我们以为,可以借鉴文辅相教授"以质取胜"的观点,采取提高知识质量,让学生将所学内容内化为身心品质的方法。当然采取这种方法要求我们必须注意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起点,在实施某特定职业领域所需的社会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教育及某特定职业所需的技能教育的同时增加有关职业社会和经济知识方面的教育;强调对专业课程的依托和传授知识、技术的学术本质的理解,并力求走向提炼与整理,使教学内容达到"降低重心、削枝强干"的目的;将着力点放在学生素质的提高上,放在教学生学会选择上,在选择中拓宽面向、了解前沿、扩大视野,在选择中教会学生使用和学习信息的能力。
第三,有计划地推进学校的网络化建设。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在因特网这样的信息海洋中自由探索,发现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价、优选和加工,再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这本身就是信息能力的最好学习和锻炼,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从现状来看,近几年推进高职网络化建设的问题已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国家高教司已开始着手研究基于网络的高职高专教学问题,包括教材建设问题,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了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由高教司牵头,用1亿元的资金来开发教育资源。利用网络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已是大势所趋,近几年许多高职院校大力加强网络化建设,纷纷建起了校园网,实现了校内资源与信息的共享,但毕竟因特网在高职院校中广泛的运用还有一个漫长的历程,它受到了设施、网络通信费、运营费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前进的道路依然困难重重,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在高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显得尤其重要,而网络化是实施信息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第四,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和充实。"人才是经济的支拄,信息是经济的生命"。信息革命的勃勃生机掌握在人才手中,而层出不穷的"人才"才是信息革命、经济飞跃的唯一强大支柱。作为培养服务经济建设第一线的人才的高等职业学校教师,面对信息社会,首先要强化与提升自身的信息能力与素质。面对信息化社会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台湾大学工学院院长杨永斌认为,"必须能有效掌握资讯和电子科技的特质,将它吸纳到工程领域的教育中,方能培养出21世纪所需的新工程师,以迎接 全球化 所带来的世界经济新形势"。高等职业学校对教师进行的培训应是多方面的,不仅要培训教师具有运用计算机处理、分析各种信息的能力,还要在培训中注重传播信息时代的教育意识与教育观念,使他们在开展专业教学中将信息意识融入其中,更好地指导学生运用各种信息手段进行信息处理,学会技术技能。在对教师培训的同时还可考虑从高校计算机专业中招募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充实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队伍中,提高信息教育的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