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郑大渊1963年出生。1985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数学系;1989年毕业于河北大学哲学系思想政治教育双学位班,获法学二学位。现任黑龙江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当今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的实践昭示:一个区别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新的经济形态,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已悄然来临。它将改变以往的社会经济结构,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如果仅限于累积知识的传授就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挑战,必须转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上来。这种创新不仅指高、精、尖的科研成果,还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等。
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职业化整体团队精神的培养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团队精神是当今职业道德与职业文化的精髓,尤其是社会岗位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化,既需要从业人员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又需要从业人员具有整体意识、全局观念。然而职业教育中严明的纪律、规范化的行为、标准化的技能训练,容易形成统一化的管理模式,忽视个性的发展个性的发展是创新精神形成的重要因素,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处理好职业化整体团队精神的培养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如果过分强调职业化整体划一的团队精神培养,个性化的发展则客易被抹杀;如果片面强调个性化的发展,就不可能使学生形成职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也就不可能培养出团队精神。二是现实岗位技能培养与适应未来岗位的关系。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级技能型人才,学生在校期间就应完成就业上岗前的技能训练和岗位需要的必要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又不同于岗位操作人员,不同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人才,应当是所从业岗位上的行家。在工业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较长,高等职业教育只要把最新的知识、理论和实际岗位技能传授给学生,学生就业以后能成为所从事岗位最优秀的专业技能人员就达到了教育目的。在知识经济时代,今天在学校认为是先进的东西,也许到学生毕业时已成为淘汰的对象。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培养学生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培养具有在从业岗位上不断创新的能力。三是专业岗位的培养与广泛适应社会需要的关系。职业技术教育是岗前教育,一般情况下,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确定其岗位走向。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产业结构不断进行调整,使得职业技术教育滞后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吻合已成为现实。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充分重视职业技术周期性的教育与科技迅速发展产生的矛盾,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上下功夫。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只有掌握广博的知识和善于运用知识,才能在知识的综合和比较中发现问题,找到创新的突破点。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重要的是一种人格、能力、精神状态等因素构成的非智力特征。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加强素质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大体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等几个方面。首先要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做人,能够与人合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其次要培养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创新精神的培养要求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和工具,一定要把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作为重要的教育思想,并通过各种教育环节加以落实。还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竞争能力取决于学生自身的竞争意识,竞争意识是创新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知识经济时代适应社会的基本素质要求,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营造一种竞争的环境,使学生在校时就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
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还必须注重专业知识性与科技整合性相结合,将学生培养成为复合型人才。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本身就是由许多知识重组、交叉而产生的。现代企业人才需求的规格也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生产结构的调整而发生巨大的变化,众多企业、行业需要的人才规模,已很难用传统的专业来划分,需要一种复合型的人才。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教育中要注重现代科技知识的整合性要求,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瞬息万变的特点,在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相结合的前提下,根据社会需要,大胆打破学科结构,实行多学科的融合,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所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决定性的生产要素”。高等职业教育在教学内容中应突出高新技术(即理论技术)课程的构建,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理论技术所必需的理论基础及相应的应用能力。按照知识经济时代不断调整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所要求的新知识、高技能来调整教育内客,调整专业结构、专业方向和专业设置,使学生掌握最新的科技理论知识与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