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我校十几年来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与做法。我们认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技术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其教学模式应具有“专业设置的适应性、培养目标的实用性、教学方法的训练性”等三个基本特点。据此,我们编制出了一套有别于传统学位教育的教学计划、培养规格、教学纲要和训练体系,初步构建了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的框架。谨就教于同道。
我校是1984年创建的一所新型高等职业学校,属于国家教育部核准成立的普通高等学校序列。建校15年来,我们始终围绕培养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这一总目标,坚持开展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力求在教学中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
八十年代,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我校的培养目标应用技术是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技术型、工艺型、现场管理型人才,有别于普通本科院校培养的科学型、研究型、设计型、决策型人才。为此,在教学中应努力体现出“地方性、职业性、实用性”等特色。
九十年代,我们在总结教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培养目标定位于“技术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应着重传授“操作性学问”(培根语),培养学生“制作的智慧”(亚里士多德语),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工具和规则的体系”(狄德罗语)。为此,我们提出“新三性”为指导思想,积极创建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模式,即:
1、专业设置的适应性要求各系每年进行一次社会人才需求预测及毕业生追踪调查,以此为依据不断调整专业设置或专业方向,力求做到以需定产、人才供需对路。如文法系秘书专业先后三次调整专业方向,由中文秘书到企业秘书到商务秘书;财经系会计专业先后三次调整专业方向,由财务会计到企业会计到电算会计,并先后开设了劳动经济、涉外经济专业;机电系计算机应用专业以软件为主调整到硬软兼顾、注重实用的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
2、培养目标的实用性要求各专业在对学生未来工作岗位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确定本专业的培养规格与标准,明确本专业学生的应知应会,包括项目、内容、等级标准、培养措施和达成期限,办求做到按需培养、学用一致。如会计专业要求学生毕业时达到注册会计师、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珠算四级标准。,并争取拿到4个证书。
3、教学方法的训练性要求各教研究室(组)持续开展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的研究,各学科都要根据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对应本专业的应知应会,编写学科教学纲要,明确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训练体系,强化教学实践环节,突出能力培养,力求缩短学生就业后的适应期,一毕业就能顶班上岗。
“新三性”的探索,使教学改革深入到了系部、专业和学科三级,力求在教学工作的各个层次和环节上都能体现特色,构成高等职业院校特有的教学模式。
经过8年的持续探索,现已初步形成如下成果:
1、编写出各专业的教学计划12份。其特点是:(1)课程分组,形成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主干课与辅修课等不同模块,不同的组合可形成不同的专业方向或新的专业生长点,以灵活适应专业调向的需要。
(2)在课堂的纵向衔接上,采取三明治方式,即实践教学实践,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强化实践环节,教学实践和实践教学占总学时的40%左右,以突出能力培养。
2、编写出各专业的应知应会(即:培养规格与标准)12份。其特点是:
(1)既有知识结构方面的要求,也有能力方面的要求,以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
(2)能力培养力求规格化、标准化,尽可能列出等级标准、达成期限与养成措施,以便学校检查考核及用人单位选用毕业生。
3、编写出各学科的教学纲要100余份。其特点是:
(1)既有学科知识体系,又有能力训练体系,对应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
(2)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侧重传授应用知识,兼顾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
4、编写出各学科的训练体系80余份。其特点是:
(1)各学科都要注重能力培养,力求学以致用,改变单向灌输、述而不作的传统教学方式。
(2)根据各学科的不同特点与任务,采取调查、讨论、实验、模拟、实习等多样化的能力训练方法。
5、编写出实习计划11份。其特点是:
(1)各学科在三年修业期内均安排三次实习:一年级为认识实习,主要让学生通过岗位调查了解未来就职岗位对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身心素质、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要求。二年级进行专业实习,要求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锻炼使主要专业能力基本过关。三年级进行综合实习,要求能像正常职工一样顶班上岗。
(2)三次实习均纳入教学计划。有实习指导书明确规定实习的目的、任务、要求,实习过程中有教师指导,实习结束后进行考核,并作为重要的专业成绩载入学籍。
经过8年的实践,我校形成了初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建校以来已培养出14届共5000余名毕业生,绝大多数活跃在我省、我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线工作岗位上。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校毕业生“上岗快,能力强;用得上,靠得住”。这一教学法模式曾两次获全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学校由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记集体二等功,校长曾予记一等功,《中国教育报》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曾先后以采访报道,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中产生了广泛影响。目前,我校正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充实、完善这一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改模式,并已连续4年试行从职业高中毕业生中对口招收部分新生,力争为建立我省的职业教育体系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