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教育的大发展,需要物质基础,但更需要观念的更新和改革的深化。与高等教育供给大大滞后于社会需求问题相并存的,还有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矛盾的现象,即一方面政府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鼓励高职高专大力扩招,提供更多的高等教育就学机会;但另一方面许多考生不愿就读高职高专。这说明,高职高专教育在运行模式上还没有从根本上进入市场经济的轨道。为此,要加快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应加大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力度:
办出有特色的学校是关键。高职高专界定的办学方针应该是:办有特色的学校,设有特色的专业,培养有特长的学生。基于这一理念,要把高职高专培养目标的定位更加具体化和特色化,即培养直接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基层的高等实用型人才。
为就学者的出路着想才能办出学校的特色。与世界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相比,我们的高职高专教育之所以缺乏竞争力,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缺少对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方面进行实际指导及帮助的部门,也缺乏专门对市场需求进行研究的人员。所以,在学校课程设置和质量提高上,只能维持正常运作。为此,高职高专要始终瞄准人才和劳动力市场办学。学校要紧盯着市场的需求,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就开设什么专业,而对于正逐渐失去市场青睐的专业,则要果断淘汰。学校内部应设有专门的学校发展和规划部,与社会保持紧密的联系,只有这样,高职高专教育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有生命力。
提倡“名师”效应是核心。目前,一些高职高专学校自身的吸引力不足,没有值得学生信赖的专业质量,没有学生信服的教师,也是生源不足的主要原因。
高职高专应敢于并尽快推出自己的“名师”。要采取各种激励措施,鼓励教师争创“名师”。名师效应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进而提高办学竞争能力。如果高职高专拥有自己的拳头专业,又拥有同行、学生、家长都认可的“名师”坐阵,学生素质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学校的发展就会纳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培养高素质创业者是目标。探索不同于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高专生存的关键。借鉴有的学校的培养模式,培养人才应“一主两辅”、“一精多能”。“一主”以应用型为主,“两辅”即同时具备外向型和复合型特征,“一精”即在应用能力上要具有某一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多能”即要求学生除在应用能力上精通某一特长外,还应具备从事其他应用性工作的能力。高职高专学生在校期间,应该获得两证,即学历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他们既是拥有一定理论功底的大学生,又是身怀一门或多门技能的技师或能工巧匠。高职高专学校的学生还应拿到计算机专业等级证书,并至少掌握一门外语。
此外,高职高专要开通高职生“专升本”的直通车,要为学生提供升入本科学习的渠道。升入本科院校学习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和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一样,报考研究生,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