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科技和经济在迅猛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以培养 工程、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等专科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多年来,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 展,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培养人才为根本任务,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 革,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的重组,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建设 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学校教学水平、办学效益有了明显的提高。
一、以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为先导,深入开展教育思想的学习和讨论
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转变是教育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我校针 对学校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全校广泛开展主题为“强调教学中心地位,深化 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应用人才,提高教育质量”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学习和讨 论。在这场学习和讨论中,做到边学习,边讨论,边实践,边总结,注重引导大家关注现化教育 工程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以及这种趋势对未来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提出了强化六个 观念,即:发展观念、适应观念、素质教育观念、创新能力培养的观念、特色观念和工程观念 。处理好六个关系,即: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关系;专业教 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 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以及工程发展与工程应用的关系。在这场教育思想学习与讨论的过程中, 我 们采取邀请校外专家到校开讲座,作辅导报告,校领导宣传动员,分组学习讨论,个人自学,大 会学习交流,写学习心得等形式,使学习和讨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到目前为止,学校已举办 各种关于现代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讲座、报告近20场次,参加人数达4000余人次,收到关 于 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为主要内容的论文100余篇。通过广泛深入地学习与讨论,使广大教师、 管理人员、学生认识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到我们只有 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方法和手段,才能培养适应现代化发 展的、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才能在科教兴国中做出积极的贡献 。这一教育思想观念上的转变为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以专业改革为龙头,努力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改革是学校的主体改革,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 培养质量,学校以专业教学改革为龙头,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我校在全国率先提出“小范围、大幅度”专业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 为主线,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整体优化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学 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以适应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校现有原国家教委批准的“小范围、大幅度”专业教改试点四个,是全国此类专业教 改试点最多的学校之一。其中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在专业教学改革中以工程技术应用能 力培养为主线,以手工操作、技术密集型自动线、高科技现代机械制造设备操作为三个实习 层次,以基础、设计、制造、检测、控制为五个知识模块,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整 合,使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融合,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强化学生工 程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占总教学时数的40%左右,大大提高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 量。1998年11月,该专业率先在全国通过了试点专业的评估验收。专家组在评估验收过程中 认为“该试点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强调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教 学组织上具有新意,探索出了富有特色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1999年3月,该 专业被教育部命名高工专“示范性专业”。
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教师通过参加科研活 动,不仅提高了工程实践应用和开发能力,而且为培养“双师型”素质提供了积极有利的条件 。该专业教师在参加科研活动中,一方面,使科研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研制开发了一系列的教 学实验仪器设备,这些设备不仅装备了自己的实验室,而且还被其他许多高校采用,产生了良 好的经济效益,年产值达到500万元左右;另一方面,教师把在参加科研活动中总结的实践经验 ,掌握的高新技术知识带到课堂中去,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在这 良好的产学研氛围中,学生也得到了良好的工程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 道路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教学效益。在教育部组织的试点专业评估验收中, 专家们一致认为“该试点专业‘教、科、产’特色鲜明,科研氛围浓厚,为同类院校提供了示 范性作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在教学改革中,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作为专业教学改革的 重点,注重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突出学生 专业技能的培养,强调“四个三”,即:教学体系三条线(机械工艺编程、伺服控制、计算机及 数控)、知识结构三部分(基础、自控、数控)、能力结构三大块(专业、外语、计算机),实习 三环节(金工、电工电子、数控专业)。 在人才培养中,广泛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素质 的培养,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数控专业毕业生近年来在专科毕业生就业普遍不景气的 情况下,年就业率均在95%以上,1999年10月,该试点专业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的评估验收,得到 了专家的一致赞誉。
实践证明,我校的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强调实践和应用能力的 培养,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上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走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试点班 学生的知识结构趋于合理,工程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获取 新知识的创新能力等整体能力和素质上高于同年级其他班。在点上进行专业教学改革试点的 同时,我们在面上也进行了改革。五年中新设置生产第一线急需专业五个,调整专业方向三个 ,从1988年开始我们用三到五年全面修订了一次教学计划,已初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应用型 人才培养体系。
三、加强课程建设,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我校在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以大类专业为单位进 行课程群的建设。我们在机制专业教学的改革中,将所有课程整合为基础、设计、制造、检 测、控制五个知识模块。如设计模块,我们将机械类专业的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理论力 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机床设计和模具设计等八门课程整合为三门课程,其 中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整合为一门课程,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知识体系 更明显,理论和实践能力要求更明确,课时由原来的320学时减少为180学时左右。又如控制模 块,将机械设备中有控制技术方面的凸轮控制、液压与气动控制、PLC控制、传感器技术 组机控制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等整合为一门课程,开设了专门综合实验周,使学生对机械设备控 制技术从低级到高级有了一个全貌的了解,不仅拓宽了视野,而且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在我 校承担的国家教育部的《高工专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 践》课题研究中,我们以我校原机制专业“小范围,大幅度”教改成果为基础,深化教学内容 的改革、强调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在原模块化改革成功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人文社 科模块和工程实践模块,对人文素质教育和工程实践能力提出具体的要求,以大机械为背景, 提出了覆盖目前主要机械类专业的宽口径教学计划,该计划已在项目主持和参加学校试点中, 反应良好。在电类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中,我们对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电子基础 和微机原理及应用等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在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内容方面侧重于现代集成器 件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基本电路的分析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适当降低理论深 度,加强实践教学,开设电器控制实验实习周。我们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中,突出强调 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打破每门课自成体系的习惯 方法。专业课教学内容注重以项目、专题、问题为出发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增加高新技 术含量,强调用现代技术内容进行重组,增加高新技术含量,强调用现代技术内容加快教学内 容的更新,使学生毕业后具有较新的知识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在基础课改革中,强调基础课为 专业课服务,积极推进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我校把《高等数学》课程改为《高等数学及应用》,教学内容以工程背景,使学生由学数学转变为学数学和用数学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相结合 。在教学方法上,积极探索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 发学生的求知欲。目前,我校已在1/4的课程中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实践,我校的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校机械设计课程建设获江 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高等数学及其应用》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三等奖,《机械设计》 、《液压传动》等四门课程获省级一类优秀课程,《电子技术应用》、《机械制图》等三门 课程获省级二类优秀课程。 在长期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中,我们一方面注重理论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内容的重组,另 一方面也十分重视与之配套的教材建设和工程环境建设。我们结合我校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 作,出版了一系列反映我校教学改革成果的教材,反映我校教学改革成果的《液压与气压传动 》、《机械设计》、《高等数学及其应用》、《机械电工电子学》、《机械制图及其CAD 基础》、《电机拖动与控制》、《数控原理与系统》等近30本教材和百余种讲义受到各兄弟 院校的好评,推动了我校教育与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我校《液压与气压传动》教材获机械 部机电类优秀教材一等奖,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还有三本教材获省、部级优秀教材二 等奖。 四、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几年来,学校从管理入手,狠抓管理改革,加强管理,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使学校的教学 工作不断出现新的局面。
首先,狠抓规范化管理。学校组织全体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国家的有关教育方 针、政策、规定,系统总 结学校办学实践经验,修订并逐步完善了一整套的教学规章制度,做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有法可 依,依法治教,以法治校。学校先后制定了《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意见》、《教师教学规范》等 教学管理规定,并汇编成册,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
第二,加强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做到培养、选拔、考察、任用、提高相结合,不断 提高教学管理人员队伍素质。目前教学管理人员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18.8%,本科生 以上学历的占53.1%。教学管理人员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一支充满活力的教学管理人员队伍 正在迅速成长起来。
第三,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引进激励机制。为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我校成 立了教学质量评议领导小组,督导室等教学质量, 监控组织和机构。制定了《教研室工作条例》、《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和青年教师导师制度 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积极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进行教研室达标考核,设立多种教学奖项, 从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形成了一定的激励机制,保证了学校教学水平的稳 步提高。
第四,逐步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为了提高管理效益,实现管理水平现代化,学校从 1995年起在全校实行教学管理工作计算 机网络化,给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大大提高了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促 进学校教学管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