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在职业竞技场上如果觉得知识‘动力’不足了,随时可以回母校‘充电’,费用全免。”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这一承诺,让走出校园的毕业生喜出望外。
俗话说,“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为什么要自找“麻烦”,敞开大门让毕业生回“娘家”接受再教育?院长樊至光说,这样做不是因为我们培养的学生质量有问题了,而是信息社会知识更新周期加快,职业学院的专业应用性很强,毕业生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有些知识自然需要更新。与其让学生在社会上四处寻找价格昂贵的培训机构,倒不如为他们提供终身学习和进修的机会,让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一直处于领先位置。这也是对学生、对社会负责。
“汽车等产品搞售后服务,还保修、保养若干年。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也可以搞‘售后服务’。”樊至光说,我们向学生保证:走进我们的学院,可以进行终身“保养”。学校就是要培养让社会满意、用人单位满意的合格学生。
“如果毕业生‘回炉’的人数过多,学院能承担得起这笔培训费用吗?”面对这样的提问,樊至光说,广州市政府支持我们办学,经费投入逐年增加,这样的费用我们完全承担得起。更重要的是,毕业生反馈回来的信息才是我们最需要的,他们想“充电”的内容肯定是市场急需的知识,这恰恰是我们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正好借此机会及时调整学校的课程和专业设置,改进教学。我们调整的频率快了,“回炉”的毕业生就少了。
记者了解到,该校这一政策实施一年多来,受到毕业生和社会的广泛好评。有学者说,此举至少令三方受益:学生在不断“回炉”中适应市场的能力提高了;学校在动态的调整中与市场贴得更近了;用人单位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的人才更优秀了。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该校还打破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设置程序,试行先实践后理论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实践中找出不足,然后带着问题去学,再循序渐进,拾遗补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