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职业教育 > 职教新闻
广西壮族自治区:抓准一个突破口
2002-02-12    谢俐 供稿

字体大小: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基数庞大,劳动力资源过剩。至2000年全区农村有480万富余劳动力,每年递增80万人,城镇有40万富余劳动力,每年递增18万人。巨大的劳动力供给量要求职业教育参与承担劳务输出的重任。

  “九五”期间,职业学校生源出现较大困难。经过调查分析,广西教育厅认为,所出现的困难是因为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不适应劳动力资源重新配置、不适应劳动力结构重新调整而产生的。要有效激发调动人们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职业教育必须把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作为解决生源匮乏的突破口。

  “九五”期间,广西一是通过下发文件、督导评估等措施指导各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开展职业指导和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全区545所中职学校中,绝大部分设立了招生就业办公室或其他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少数生源不足、信息闭塞的边远学校,也均能指定专人负责毕业生就业指导及服务工作。

  二是把职业道德和就业指导作为必修课,规定从2000年秋季起,新生用40个学时开设课程。教育厅负责组织开展对授课教师专题培训。

  三是通过现场参观、媒体宣传、通报表彰等方法,树立一批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进而拉动生源的典型样板。地处中越边境的凭祥市职中,适应境外华商希望雇用华人做中层管理人员的需求,与河内外国语大学联合办学,为台商在越南的企业“量身订做”培养管理人员,第一第二批121名毕业生在越南成为收入丰厚的“白领”,社会对学校好评如潮,学校招生立即火爆,有3名外省大学生也慕名前来入学。金秀瑶族自治县从1997年起与深圳企业联合办学,把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办在企业,长年派教师在企业帮助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熟悉生产岗位技术操作及生活环境,连续5年输送1500名毕业生到深圳等地就职,就业巩固率达到93%以上,毕业生寄回家乡的资金已超过400万元,占县财政年收入的1/4。贺州地区机电工程学校主动探索“疏通出口”、带活“入口”的发展路子,按照“与实力强的企业联合,与效益稳定的企业联合,与高新技术含量足的企业联合,与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联合”的原则,建立学校就业基地。从1999年起该校与广东风华高新科技集团、广东东菱电器集团等10多个企业联合办学,企业把学校定为技术工人定点培养基地,企业为学校提供实验硬件和技术软件,并扶助贫困生完成学业;学校把合格毕业生安排到定点企业就业。这种联合方式充分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同企业的双赢关系。由于2000、2001年两届共500多名毕业生全部解决就业问题,学校从1999年只能招收130人入学发展到2000年招生500多人,2001年招生1200多人。

  由于职业学校毕业生多条渠道就业局面已经形成,广西中职学校毕业生2000年为124924人。其中,技工学校2000年16051名毕业生中,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率达88%。普通中专1999年43780名毕业生中,通过人才市场使30%的学生就业,通过学校就业服务机构使45%学生就业。2000年职业高中、成人中专67294名毕业生中,通过学校向企业输送及亲朋好友推荐的渠道实现就业率73%。学校以校企联系方式推动就业已成为中职毕业生就业主渠道。目前,广西教育厅又委托一个社会信息产业公司组建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已有220所中职学校成为网络会员。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广西自考培养15万大学生
· 广西自考生有望获得学位
· 香港妇协资助的第一所职业技术培训中学在广西成立
· 广西强化师德教育和学习培训制度
· 广西要让残疾孩子都能上学
· 广西助学贷款实际发放金额突破1亿
· 广西民族学院开展特色先进性教育活动
· 广西"十一五"期间将投入4亿支持职教发展
· "十一五"广西拟投4亿支持职教 培训千万人
· 广西05年6000名民族大学生享助学贷款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