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21世纪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能得以健康发展,必须在转变观念,创新制度、完善条件等方面予以解决。观念是前导,制度是关键,条件是保证。
一、转变观念
转变观念,即牢牢树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观念。初级阶段的理论是走向新世纪的战略基石,是保证深化改革,稳步发展的科学指南,同样也是坚定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信心的理论依据。
当前社会上出现的超前择业观念、过热的学历追求,以及一些理论、舆论的负导向等,无不与脱离初级阶段的国情有关。由于我国实行的是追赶型的现代化,既是一个在非常落后的基础上,又是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知识经济扑面而来的国际环境中,采取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平行推进的战略的,因此,外面的世界容易使人产生错觉,往往把发达国家的一些观念和作法当作我们攀比、效仿的榜样和参照系,因而,易于产生急于求成、观念早熟等急躁、冒进情绪。
要使人们过份超前的观念转变过来,就要牢固树立初级阶段的观念。要知道我们同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是短时间所能赶上的。所以,初级阶段的理论不啻于一副清醒剂,它可以时时提醒我们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而不要好高骛远,脱离国情。这样才能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二、制度创新
所谓制度创新,就是要建立起适应21世纪高科技发展需要的、知识起点高、技术含量大的现代化的职教体系。
国际上现行的职教体制基本上沿用的是工业革命初期的模式,是“双元制”的产物。这种体制不仅带有浓重的“岐视”色彩,把职业技术教育视为“二流教育”,而且其知识、技术的含量也非常低,往往只着重于操作技能的训练,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匠人。
21世纪的职业技术教育应本着平等、民主的原则,形成其初中高体系完整、相互衔接,又能与普通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相沟通、协调发展的职教体制:职教的招生标准不再唯一看其学习成绩,而是在科学的心理测试下根据其兴趣爱好和个性品质来确定;职教和普教不再是等级、智力上的区别是分工的不同和人才规格、人才类型的区别。同时,职校也因重视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培养,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生活得有尊严,从而保证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技术人才而受到社会重视。
三、完善条件
教学设施、设备、实习基地和师资队伍等是职教办学的基本条件,是保证人才培养的物质基础和必需力量。但由于我国的教育投入不足,职业技术教育长期在低水平的条件下运行,教学质量不高,人才质量难以保证,这与21世纪的人才需求是不相适应的。
我国的职教经费一直是比较困难的。财政拨款比例不高,企业投入所占比例更低,与“职业教育主要依靠企业办”的要求相去甚远;至于各级政府税费用于此的比例更是大有潜力可控;而学费收入目前被学校普遍认为规定得过低过严,缺乏专业区别。因此,进一步拓宽经费渠道,应是未来需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一支高素质的集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于一身的“一体化”师资队伍,是保证21世纪职教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国虽然有了一支职教师资队伍,但从总体上看不仅数量不足,而且质量也不够高,还不能适应未来的职教事业。教师队伍的这一现状,与培养21世纪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职教人才是极不相适应的。因此,采取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变目前教师队伍学历层次低,动手能力差、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是一项紧迫战略任务,是保证职业教育今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