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职业教育 > 职教研究 > 发展研究
职业教育新一轮发展的根本出路何在?
2001-09-14    天津市教科院 解延年

字体大小:

  Abstract:The author thought vocational education could not be fixed only on the homogeneity of occupation, it could not follow one–sided and pursue the economic requirement. Only vocational education initiative to bring itself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develop with general education, flourishing together could be appeared. At the same time when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 talents, it should contribute to technical creation, production development and technical spread so as to serv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ic in many ways without only limiting in school.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职业教育。在十年文革动乱中职业教育受到摧残,高中阶段中等教育沦为单一的普通高中模式。三中全会之后,各类职业教育得到恢复和发展。到目前全国高中阶段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的在校生比例大致达到6∶4,经济发达地区有的达到7∶3或接近7∶3。但是,近四五年以来,普通高中备受青睐,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平分秋色的景象已风光不在。比如,初中毕业生乐于报考普通高中,大中城市附近的农村也是如此。社会上招收新职工,热衷于大学本科、专科毕业生;就是招收中等文化层次的,不少单位宁可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经本单位培训后上岗,也不大乐于招收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据说前者各方面基础好、有后劲。不少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为了制止职教滑坡,确保其与普通高中的比例不低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要求,采取行政手段进行干预调控。看来,职业教育如何面对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就业需求变化等新的形势,巩固改革的成绩,创造条件争取新一轮的发展,是个十分现实的问题。

    一、探索新的教育培养目标模式

    职业教育与产业经济有极高的相关性,因为职业教育具有很强的经济功能及提高劳动者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实用性。职业教育发展的根基在于产业经济的发展。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得到恢复与发展即是明证。近20年来,我国经济与科技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产业结构正在进行大规模调整,劳动力市场在供大于求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对应聘者需求不断攀升有的属于“超前消费”,以及社会文化水平需求不断提高等一系列情况。职业教育的巩固与发展,单靠行政干预与宣传引导是不够的,也是治标未治本的非根本之计。我们认为必须认真审视职业教育自身,对职业教育的价值、作用、目的重新认识,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探索适合新形势的教育培养目标模式。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教育具有浓重的国家本位的特征,培养的人要无条件地服从国家的利益与安排,要像一颗螺丝钉“拧在哪里就在哪里闪闪发光”,每个人都是整个国家机器的一个“零件”。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单位的地位作用凸现出来,企业行业本位观念取代了国家本位观念,职业教育要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服务,因而突出强调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专业能力还应强调思想态度,强调职业教育突出经济功能,企业的需求高于一切,高于学生个人的需求,结果受教育者个人的内在需求与个性全面发展的要求被忽视了。比如,当前盛行的“能力本位”思想,被推向极至,认为有了“能力”实际上多指专业技术能力就有了一切,并将“能力本位”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我们认为“能力本位”有其合理的与进步的部分,但在使受教育者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上有失偏颇。所以提出职业素质本位,即以职业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技能为重点,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详见“能力本位还是素质本位——职业教育走向21世纪的战略抉择”,《职业技术教育》1998年第6期。

    近年来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我国工业产品已全面扭转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呈现买方市场的局面。产品市场上,在品种、质量、技术含量、性能、价位、服务等方面呈现激烈的全面竞争。单说技术上,改革开放初期,我们集中力量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时至目前,特别是面对知识经济的来临,我们不仅要消化吸收,更需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要提供出新颖、独特、个性化、高技术含量、优质低价、受人信赖与赞誉的产品以及良好的服务。企业面对这种新形势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在人才与人才素质观念及需求上必然发生大的转变。要求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能埋头苦干、遵章守纪,而且要有一定学历,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有优良的思想品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与不断学习深造的条件,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自我控制能力、公关能力,以及适应勤奋工作的健康体魄。总之,要有良好的全面素质。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受教育者对文化、学历、能力有了更高的需求,要求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社会上寻求到适合自己职业性向与理想的位置,实现自我追求的价值。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不满足只掌握一技之长,要求取得进一步学习提高的条件与机会。

    从以上两方面看,职业教育不能固守职业的同质性,着力培养有某种专业技术能力的同一规格的职业人,不能片面尾随追逐经济需求。一切教育的出发点与目标都在于培养人,教育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等各项功能也都是通过人来实现的。职业教育的经济本位化,必然会带来职业教育受教育者的异化,反过来影响经济的发展。进一步说,这样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模式既不合乎今天与明天企业的需要,更违背受教育者的需求。特别是在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艰难跋涉的情况下,这样的职业教育得不到企业更多的支持,而自身又欲摆脱受低视的处境而与普通教育平分秋色,谈何容易。学生考入这样的职业学校就读,实出无奈,以失败者、劣汰者的姿态熬度时日,怎么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的积极性,成长为有个性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职业教育对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方针应当有全面的理解。培养人才的重点应放在培养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上,但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安排等并非是经济本位的。企业家的呼声要听,企业的合理需求要采纳,但不能亦步亦趋,职业教育既要符合经济需求,又要遵循教育培养人的根本宗旨与教育规律。总之,职业教育应当全面落实《职业教育法》提出的目标:“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

    二、职业教育应纳入终身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的起步与发展晚于一般的教育,国外如此,我国也是这样。我国现今的职业教育,包含国外一般所谓的职业教育与技术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工作一线的实施人才。由于劳动用工制度、工资待遇及社会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制约与影响,职业教育在一般人心目中的地位低于普通教育。而职业教育不甘于这等处境,竭力宣传自己,发展自己,政府也在提倡加强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但是远未达到与普通教育并驾齐驱的初衷。究其根源,除如前所论及的外部因素,职业教育自身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主观因素。职业教育孤军奋斗,无形之中形成与普通教育分庭抗礼的局面,所以难以走出困境。我们认为,职业教育只有主动将自身纳入终身教育的体系,与普通教育携手发展,才会呈现教育体系中两支奇葩并蒂双辉的共荣局面。从终身教育思想统摄整个教育体系的观点来看,无论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迟早总是要与社会职业衔接的,每个人学习后的价值总要通过服务于社会来体现。普通基础教育要为职业教育打基础,两者共同为就业做准备,从这个意义上说,普通教育也应有职业教育的内容与性质;职业教育要成为学习进修掌握专业技术知识、技能的阶石,因而也有普通教育的内容与性质。也就是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应当在保持固有性质的前提下,彼此渗透、相互配合,而不应是壁垒分明,甚至分道扬镳。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应有共同的语言,虽然培养目标有别,但有共同的追求,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应当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相互协调。以这种思想为基础,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上应当做相应的调整,以确保受教育者既具有职业能力与资格,又有学习深造的基础,为发展个性,实现内在要求创造必要的条件。同时还应当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使适当比例的受中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升入高等职业学校,乃至攻读职业教育的大学后研究生。此外,也应打通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教某些相关专业沟通渠道,从而使中等职教不再是终结型的教育。

    三、多方位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

    我国产业结构正在由以第二产业为主逐步走向以第三产业产值占主要地位的格局。尤其是面对知识经济的来临,我国不应循规蹈矩,而应以发达国家尖端工业经济为前进的基点,尽快走入知识经济社会;也就是说产业结构的调整,不应亦步亦趋,而应选择最佳途径赶上发达国家的历史脚步。职业教育不能消极适应,而应积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为此,职业教育应当紧密结合当地的实际,大力发展适合第三产业需要的专业,既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应为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同时,也要向社会开放,为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转业、转岗培训提供服务,以及举办讲座、报告、专业服务等项活动为社区提供多种服务;还可以与企业携手开展技术创新,开发产品,推广技术等,这种间接性社会服务有的也能做出可喜的成绩。

    职业教育为社会的直接贡献是培养人才,而间接服务是前者的补充,进而也可为培养人才增创条件。职业教育培养人才,不能只专注于职业性的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养成上,而应当着力培养全面的素质,因而职业教育为社会间接服务的活动,对于走出学校的狭小天地,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感、社会活动能力,对于丰富学生精神世界、发展个性是大有裨益的。同时,这对社会了解职业教育,支持职业教育,激发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活力也是完全必要的。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