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4日电(记者 刘欢 蔡敏 赵琬微)今年5月4日是五四运动96周年。这场青年爱国运动,形成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今日中国之有志青年,仍被五四精神激励,努力坚守和践行这些核心价值,在振兴中华的历史激流中谱写出一曲曲流光溢彩的青春乐章。
“根据国家的需要来规划自己的人生。”不少北大学生如是说。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角已经吹响,作为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青年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
北大生命科学学院2010级博士生王睿告诉记者,如今学校里创业的氛围越来越浓厚。“有人在做环保类塑料降解项目,还有人研究体外基因检测平台。”他说,不怕创业艰难,不惧失败挫折,北大在校生的创业意识正被激发,各种项目层出不穷。
2015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南开大学大四学生郭鑫是一名青年创业典型。1992年出生的他,大学尚未毕业,就创立多家公司,估值过亿,缔造了一段在校大学生创业传奇。
建立“诚鑫通”跨境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把退耕还林地区农民生产的林下产品经由这一平台销售到国外,帮助农民增收;将无土栽培工艺工程化,研制出更加适应于特殊工作环境的无土栽培培养基,解决海岛新鲜蔬菜供应的问题……
“为区别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创业,我们的创业称为社会价值创业,以抓住社会问题、解决社会痛点为创业的核心目标。”郭鑫说。
同样出生于1992年的游启麟正准备出国留学。他希望在国外接触到先进理念、积累更多资源再回国创业。在校期间,他和同学通过对传统盲文点显器的创新改进,打造了便携式“盲文电子书”。售价上万元的盲人阅读设备,成本因此降至一千多元。如今爱国者数码科技等公司主动联系他们,有意把这项创新开发成为产品。
“我感觉自己的知识还很有限,现在只能根据个人兴趣做一些小发明。希望学成归国之后,可以更好地结合国家发展需求,做出更多贡献。”游启麟说。
不少在欧美国家学习、工作多年的中国留学人员受到国内科研、创业环境的吸引,正纷纷选择回国开拓事业。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留学人员回国总量180万,其中有近100万是过去三年回来的。
2004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毕业的陈宇翱远赴德国海德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国际上最前沿的冷原子量子实验室开展研究。2008年他进入美因茨大学物理所,以博士后的身份继续从事量子研究。
当大多数人都认为他应该留在德国,在世界先进实验室创造新成绩之时,这位1981年出生的年轻人2011年底毫不犹豫地回到了祖国,在母校中科大从事全职工作,加入了潘建伟院士领衔的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研究团队。
“回国,我的梦想就是和导师、同事们一起,在中国建设出世界领先的量子物理中心。”陈宇翱说,每个人的梦想汇聚而成就是中国梦,如果在量子信息技术的研究上走到世界前列,就是在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贡献。
4日当天,香港和澳门均举行了升旗仪式,以纪念五四运动、传承五四精神。一名澳门学生告诉记者,通过参加“追寻五四运动的历史”问答竞赛,她对历史有了更细致和深刻的认识,同时深受五四精神鼓舞,认为当代青年应有所担当。
中共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说,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
现在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很多人还不到30岁;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60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
“青年的梦想,与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梦想一起,勾勒出中国梦的生动轮廓,融合成中国梦的共同底色。青年人在五四精神激励下,勇敢追逐光荣与梦想。这段奇妙旅程,值得我们一齐去努力和期待。”张颐武说。(参与采写:张建新 杨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