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专题研究 > 教育经费
试论我国教育经费紧缺的深层原因及对策
2001-10-12    南京理工大学李秀华

字体大小:

    一、目前教育经费相当紧缺,国家无力加大投入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谈到教育经费问题时指出:“目前教育经费相当紧缺”,紧缺的程度已经到了“不仅不能适应和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而且也难以满足现有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需要”。

  这是一个十分严峻的客观现实。其根本原因之一,是在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的条件下,国家拨款能力受到了限制。多少年来,国家所拨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处于世界最低水平,世界银行《1992年世界发展报告》所公布的情况,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个问题。见表1。

  表1 1992年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附图{图})

  我国1992年国民生产总值是20059.5亿元,其2.5%投入教育,绝对数额仅501.48亿元。这一年全国各类在校生总数约1.8亿人(不含成人高校在校生),每生平均仅280元左右。而实际成本是远大于此数。可以1992年西安市年生均教育成本调查材料为例。见表2

  表2 1992年西安市年生均教育成本单位:元小学初中高中职中中专大学总均865 1383 3774 4036 7308 12160 4922.6

  国家办教育出资水平如此之低,其原因无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们对教育仍然重视不够,而导致对教育投入的偏少。但对这方面的回答应是否定的,至少在《纲要》之后是这样的。《纲要》指出:“增加教育投资是落实教育战略地位的根本措施,各级政府、社会各方面和个人都要努力增加对教育的投入,确保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的原则,切实保证教育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年有所增长,要提高各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八五’期间逐步提高到全国平均不低于15%”,这说明,我们国家对教育事业,对教育投入是非常重视的。

  那么,剩下的另一方面原因确实是国力不足,我们国家的财政还存在着很大的困难。见表3、表4。

  表3 1992年我国和周边国家和地区人均生产总值统计单位:美元台湾香港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中国7440 1200 5500 12960 2200 2600 586 323

  表4 1979—1993年我国财政收支情况单位:亿元

  (附图{图})

  表3表明,我们不仅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力存在着差距,即使跟周边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的经济实力也处在一个低水平线上。

  由表4可以看出,从1979年以来,国家财政连年赤字,困难很大,这段时间的15年里,我国财政除1985年因一次性临时性因素而有少量结余外,其余14年都出现了赤字,累计高达150亿元,平均年赤字100亿元,除去债务收入,则15年每年都出现赤字,累计高达4900亿元,平均每年超过达326亿元。

  尽管从1986年开始,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以年平均10.94%的速度递增。见表5

  表5 1986~1992年国民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统计单位:亿元、%

  (附图{图})

  但财政困难的局面却仍然没有丝毫改善,赤字按窄口径计算平均年增长16.7%;赤字按宽口径计算则是25. 1%,赤字年平均增长速度以高于经济平均增长速度7~15个百分点快速增长。1986年赤字出现经济增长与财政赤字共同增长的并存局面,突出了财政赤字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的明显特征。这是一种预示财政恶性发展的表现。

  下面再分析一下构成国家财政的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发展情况。见表6。

  表6 1986~1992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差额统计单位:亿元

  (附图{图})

  其中,中央财政赤字以年均24.1%的速度递增,地方财政赤字年均递增3.1%,1986年以前的7年中,特别是“六五”期间,是没有这种上下赤字现象的,那时候,仅中央财政出现赤字。地方财政各年均有盈余。中央与地方都出现赤字,就说明了自1986年以来,财政状况恶化的程度加大了。在国家财政连年赤字,存在很大困难的情况下,要在短时间内,靠国家增大教育投入,来扭转教育经费相当紧缺的局面,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

  还有一个情况也应注意到,眼下国家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每年在拨款时,都注意略增加一些。比如,19 92年中国教育的预算经费占国家财政支出的12.4%,1993年提高到了12.7%。绝对数额也相应增大了些。但由于受到物价上涨因素的影响,比如有的统计资料显示,全国35个大中城市物价增长已超过15%,再加上青少年入学的增加,使得实际教育投入不仅没有增长,反而是负增长,这种明增暗减的情况说明要保住教育经费的现有水平都是困难的。更何况,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有些地区对教育经费的投入还出现了逐年下降的局面,以辽宁省为例,其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从1983年开始下降。“六五”期末为13.9%,“七五”期末为13%,“八五”前两年在13%左右,1993年下降到12.8%。

  以上,就是近年来,教育经费为什么会相当紧缺的根本性原因。

  二、要以积极进取、有所作为的态度,缓解教育经费的严

  重不足

  在国家财力困难,不可能在近期对教育大量投入资金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发扬与国家一道爬坡的精神,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管好、用好现有的有限经费,努力创收增加经费,以缓解目前教育经费的紧缺状况。

  1.教育经费的配置要科学合理。现在的教育经费一般用于三个方面,一是人员经费,二是公用经费,三是专用经费,最近几年,人员经费所占比重增幅越来越大。比如,教职工工资的增加,由于物价上涨发放各类补贴的增多,以及学校方方面面雇用临时工人数的增多,这样,发展的结果,人头费比重日益增高,还有就是各种专用经费的无限量使用。比如,这几年,学校医疗费的严重超支,有的高校通常情况下是一年十几万、几十万元,有的累计超支竟达到了几百万元,碰到一个突发的危重病人,一人年就需要上万元、几万、十几万元,以致学校能用于发展教育的有限补充经费,严重地被挤占,使本来就紧张的高教经费更加紧张。

  对于人员经费和医疗费日益严重超支的情况,必须寻求有效的对策。

  ①人头费要降下来。人员经费的控制,一个重要方面是,对教职员工队伍,要核定编制,定编定岗,克服人浮于事,精兵简政,把人员定额在最低限度,所有临时工的聘用,要一律经过校方认可的职能部门统一审批,办理必要手续,严格控制人员的增长,以缩减人头费用在教育费中所占的比重。

  ②用于医疗费的补贴,要核实定额,包干使用。对于医院补贴专项经费的控制,一是要合理地核定医疗费超支的定额,实行承包制管理,对于突发的特殊病人的医疗超支部分,要采取学校、医院、病人单位及病人本人按四方比例分担的办法。在对医院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的时候,要允许医院在保证基本医疗的前提下,开展对外有偿医疗服务,包括技术转让等。有偿服务的收入,一部分用于弥补超支外,其它可提成进入医院的专用基金。用于改善医疗条件和职工的福利待遇,以调动全体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以期形成医院的自救机制,达到控制医疗专项经费挤占教学补充经费的目的。用减少人头费和专项补充经费的措施来提高公用经费所占的比重。

  2.走内涵发展教育、扩大教学规模的路子,提高办学效益。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要靠多投入来扩大教育是不现实的。但充分利用现有的师资、教学场地、设备、仪器、仪表、图书馆、图书资料,减少专用,提高公用率,采取激励政策,最大限度调动教员和一切员工的积极性,挖掘各方面办学潜力,增加教学班次,扩大教学规模,这是当前提高办学效益,发展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3.努力拓宽收费来源,大学生缴费上学势在必行。在一次中央级高等教育财务会议上,一位国家教委的领导,提出了一种改革的新思路。即逐渐形成国家财政拨款、学生上学缴纳学费、科研经费、社会筹资(含捐资)、教育基金这样5方面筹措教育经费的新考虑。这种想法有合理和现实可行性,但几者之间,不容置疑的是,一定有主有次,不可能形成五分天下的局面,对有的方面应该马上抓落实,作为依靠的支柱,有的方面只能作为一种希望去争取,在我国当前体制下,依靠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办教育的格局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在这种情况下,以大学生上学缴费作为辅的一个主要方面,是妥当和可行的。

  因为在我国整个教育系列中,严重存在着大学生这种非义务教育中的义务化现象。以西安市情况调查为例,见表7

  表7 1992年西安生均教育成本结构分析表单位:%

  (附图{图})

  表中的结论是清楚的,高中生个人成本占总成本比例高达52.2%,而大学生的个人成本仅为26.3%;再看个人直接成本比例情况,由小学生的40.2%逐级下降到了大学生的11.6%,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即非义务教育的义务化现象。面对此种情况,我们应断然采取措施,克服非义务教育的义务化,尽早实行大学生缴费上学。

  4.推广“宽进严出”的招生试点经验,依各校条件,放开招收高价旁听生。1994年7月份,国家教委的南京东南大学,进行招收旁听生的试点,对凡有志上学的高考落榜生或社会各类人员(不分性别、年龄、职业、学历成绩等),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均可报名缴纳全额费用(生均约8万元),做为旁听生,只要每门功课考核合格,同样发给毕业文凭,授予学位,凡通不过者,可继续学习,直至合格。这样“宽进严出”的办学方法,一方面较有力地为学校筹集教育经费,另一方面也为一些经济优裕的社会人等,创造了入学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同时,也为社会培养了人才。因此,深受高校和社会的欢迎。今年在南京地区实行这一方法,招收旁听高价生的就有两家,除东南大学外,南京大学也紧随其后,招生报名的场面很火爆,两家招生计划,也因报名者众多一再扩大,这种办法一举数得,且又可行,建议全国其它高校仿效之。

  5.面向社会,积极开展联合办学。学校在完成国家指令性教育、科研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办学优势,大力开办成人教育和落榜生职业培训。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与企业集团联合办学,走产业教育、产业科研相结合的道路,发挥企业资金雄厚和学校既有的办学能力的各自优势,走出一条教育经费来源不足情况下的新型办学路子。

  6.吸收外资,联合扩建教学设施,更新教学设备。大多数高校,长期以来,教学场所缺乏,教学设备陈旧,无法扩大招生规模和开展先进课题研究。在当前,我国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的情况下,应允许高校与外商洽谈,学校可以本单位土地使用权和教育服务作为投入条件,利用外资,迅速扩建更新教学场地和设备,这对目前困境中的高校,不失为一个明智的借鸡生蛋的好办法。

  7.学校在可能的条件下,大力办好校内产业。实行企业化管理,如果经营得好,也可以成为学校经费的一个有效的地补充渠道。

  8.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要全面加强。这首先需要建立起一支思想和业务双过硬的财会人员队伍;其次,要对财务工作的几个主要环节,加强领导和监督。比如,校内资金的运作,各项工作的成本核算,固定资产的清理和管理,易耗物资的管理,还有会计内部控制机制,监督审计机制,以及全院整个财务工作的管理机制等。总之,只有建立和完善好财务工作的各项制度和有效的运行机制,才能够对经过种种努力,而筹措来的教育经费管好用好,发挥出其应有的积极效益。

  参考资料: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2.刘仲藜《关于1993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4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

  3.邹时炎《高等教育财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教育财会研究》1993年第2期

  4.谢江发《我国连年财政赤字的反思与对策》,《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3年第6期

  5.施彬等《我国教育成本的实证分析》,《教育财会研究》,1993年第3期

  6.李秀华《解决高校医院医疗费严重超支的几点意见》,《事业财会研究通讯》,1993年第6期

  7.赵文利等《关于辽宁省教育经费投入情况的分析与对策》,《教育财会研究》,1994年第3期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