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1月25日讯(记者 翟帆 时晓玲)初冬刚至,暖意未消。11月25日上午,教育科学界专家、学者济济一堂,畅谈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体会。座谈会上,大家发言踊跃,气氛热烈,言谈话语间表达最多的是教育科研人员如何抓住机遇,推动教育科研创新,以百倍的热情和勤奋的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与会人员一致表示,教育科研人员一定要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教育创新,努力开创教育科研工作的新局面。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陈学飞教授说,要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教育目标,教育制度和政策是否合理十分关键。例如,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构成的要素和指标,学习型社会与学习型组织、教育组织的关系,如何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教育产权问题等,都需要科学地开展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谢维和教授指出,江泽民同志十六大所作的报告赋予了教育新的地位和功能,因此,我们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新的框架下重新思考教育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和深化教育科学研究的质量与水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张斌贤教授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科学研究应当全面把握我国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科学认识教育发展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更新研究工作的基本范式和科研组织方式,改革教育科研体制和科研管理体制,坚持与时俱进,推动教育科研工作不断创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郝克明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次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过程,对于教育发展也是如此。我们应抓紧研究制定包括教育数量目标、结构目标和质量目标在内的教育指标,体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教育部部长助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李连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余祖光,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教育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铁道,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阎立钦,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蔓等也在会上分别畅谈了学习体会。
正在中央党校学习的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出席了会议并讲话。王湛指出,党的十六大提出的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包含着对教育发展的很高的要求。一是国民教育的普及水平明显提高,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二是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促进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三是现代教育体系的完善程度明显提高,人民群众享有良好的受教育的机会,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教育提出的目标要求,必须坚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必须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王湛指出,江泽民同志在中国社科院考察工作时勉励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在实践和理论上不懈进行探索,不断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创新的理论,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实践。在这个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探索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任务,同样需要教育科学工作者进行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探索”,在这个“双重探索”中发挥教育科学不可替代的作用,显示教育科学工作者是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首先,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其次,要把深入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作为主攻方向。第三,要坚持理论创新,努力开拓教育科学研究的新境界。王湛希望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党的十六大精神,努力使教育科学更好的为教育决策服务,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服务,为全面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