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创新的意义和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品质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特征。创新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调整和改革中取得的,是不断推进各方面创新的结果。在新世纪和新形势下,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发展目标,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观念创新是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创新的先导。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首先,要树立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的观念,在全社会弘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风尚,提高对职业教育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重要作用的认识。第二,要树立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的观念,优化教育结构体系,重视发展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努力培养和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各类实用人才。第三,要树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途径的观念,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素质,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制度创新是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创新的关键。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必须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的衔接与沟通,建立人才成长“立交桥”。必须深化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实施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与职业标准的衔接。要通过制度创新,使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更好地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
体制创新是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创新的保证。必须克服现行管理体制中存在的条块分割、职能交叉、统筹乏力的弊端,建立和完善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强化市(地)级政府在统筹规划、统筹政策、统筹办学、统筹资源方面的职能。克服办学体制中存在的政府包揽过多的弊端,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同时要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提高学校自主办学、自主发展的能力。改革和完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经费投入体制,在各级政府增加经费投入的同时,落实企业承担教育与培训经费的责任,鼓励社会各界及公民个人提供资助和捐赠,多渠道增加经费投入。
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是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创新的具体体现。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必须端正办学指导思想,确立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必须面向社会,适应市场,突出特色,灵活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实行灵活的办学模式和学习制度,开发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课程和教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文化基础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职业学校、成人学校和各种培训机构必须面向城镇职工、农村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努力办成面向社会的、开放的、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训中心。
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是历史赋予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战线的光荣而艰巨的使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战线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教育创新,奋发有为,扎实工作,努力开创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事业的新局面,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作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