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多所重量级高校纷纷公布新的学费标准,加入“9000英镑集团”行列。
近日,英国文化协会主办的第五届国际教育年会“2011走向世界”在香港举行,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的近千名政府官员、大学校长和专家学者出席会议。虽然会议内容多少有点“英国味儿”,无论是对大学经费投入的讨论,还是对国际学生流动的关注,都让人联想到近期英国正在进行的一场高等教育改革,但是这并不影响参会者的热情,毕竟在教育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影响日益深刻的今天,各国大学也都不同程度地面临这些问题。
教育经费政府责任还是个人投资
“世界发展的动力之源”是本次会议赋予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新定位。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高等教育不断被推上风口浪尖,或被“捧”为国家走出危机的重要力量,或成为国家节约开支、削减预算的对象。高等教育到底是世界发展的新动力,还是各国发展的一道难题?与会者各抒己见。
英国文化协会首席执行官马丁·戴维信说:“未来将是知识经济的社会,一个国家要想获得成功,必须依靠知识的分享,而高等教育不仅是知识产生和传播的重要机构,也是促进全球合作的重要机构。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经济必须要有强大的高等教育做后盾。”
然而,众所周知,自去年年底以来,英国政府削减大学经费,并将英国大学学费上限提高到9000英镑。据英国媒体日前报道,许多大学最新公布的学费标准直指9000英镑的“高压线”。
出席大会开幕式的英国大学与科研事务大臣戴维·威利茨坦言,“英国目前正在进行的高等教育改革引起了很大争议”。他强调:“实际上,英国大学的经费并没有减少,只是不再直接从政府得到拨款,改为向学生收取学费。大部分学生在入学时都可以向政府申请贷款,等到毕业后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再偿还。”
按照威利茨的解释,钱似乎还是从政府到大学,只是中间多了学生转手,而这一转手,就出现了选择、竞争和角色转变,给高等教育注入了活力。威利茨说:“单纯的经费投入,并不一定能带来高质量和变革,现在大学必须想办法吸引学生,而培养出的学生必须适合今后的就业需求,这就是大学改革发展的动力所在。”
无独有偶,当前美国教育改革也突出了竞争,联邦政府不再像以往那样只是一味地“砸钱”,而是通过竞争性拨款、大学生贷款等,在教育领域引入更多的竞争机制。在不少与会者的发言中,不断出现“消费”、“投资”、“顾客”等词汇,看来原本“不差钱”的欧美国家不再把高等教育当作福利,而是更加倾向于一种对未来人力资本的投资。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高等教育又意味着什么呢?非洲大学联盟主席、来自加纳的杰格德教授说:“说到挑战,我们有一份长长的清单,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心。”杰格德说,很多非洲国家将高等教育看作有效参与全球竞争的一个突破口,以便有能力去利用非洲的自然资源,改变目前人才和资源双重流失的现状。非洲联盟已经制定了非洲内部的大学合作框架,并且着手建立非洲高等教育科研空间和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巴西南里奥格兰德联邦大学校长卡洛斯·奈托说:“随着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重要性的增强,教育已经被写入巴西执政者的议事日程。过去7年里,我们获得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教育投入。巴西目前有2000多所大学,在120多个农村地区都设有大学的校区,联邦大学的招生人数翻了一番。”
巴基斯坦高等教育委员会主席加瓦德·拉哈里也同样强调政府责任。谈到发展,拉哈里很有雄心,“希望能有两所大学进入世界前10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