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工程改善农村学校硬件条件 四大举措解决农村师资薄弱难题
记者从教育部27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07年年底,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99.3%,实现“普九”的县数占全国总县数的98.5%。在2000年基本实现“两基”后的短短几年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
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村教育事业发展。2005年,国务院决定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国家财政保障范围。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举办义务教育的责任。不久前,中央召开十七届三中全会,会议提出了实现“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的历史性任务,对农村教育工作新阶段的发展再次进行了全面部署,为农村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据介绍,多年来,各级政府以更大的精力和更多的财力重点加强了农村义务教育。首先表现在农村学校硬件的改善。从2004年开始,国家启动了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实施两个大工程。第一个大工程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通过新建、改扩建一批以农村初中为主的寄宿制学校,加快西部地区“两基”进程,扶持西部地区尚未实现“两基”的410个县级行政单位达到国家“两基”验收标准。第二个大工程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其次表现在农村教师素质的提升。创新了农村教师补充机制,组织实施了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西部志愿者计划和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开展了城市教师支援农村教育活动;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开展了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培训和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数以百万计的农村教师参加了培训教育。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认为,这些年我国的农村义务教育之所以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经费有保障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2005年年底,国务院决定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保障负全责。2006年,在西部地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2007年扩大至全国范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在此基础上,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同研究提高农村中小学的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前实现国家规定的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提高农村校舍维修改造资金的补助标准。
这位负责人表示,从2003年到现在,5年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变化之一是经费总量持续增加,且增幅较快。这一点正体现了“重中之重”。2007年,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总额2992亿元,比2003年1365亿元增加了1627亿元,增长119%,年均增长21.7%。同期,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年均增长率为18.3%,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年均增长速度比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的年均增长速度高3.4个百分点。变化之二是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财政性经费,尤其是预算内拨款增幅较大。这一点体现了“政府负责”。2007年,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总额2839亿元,比2003年1143亿元增加1696亿元,增长148%,年均增长25.5%,高于农村义务教育总投入的年均增长3.8个百分点。变化之三是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占义务教育总投入的比例在上升,而同时城镇义务教育投入占义务教育总投入的比例在下降。这一点体现了“倾斜农村”。这些年,通过增加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整个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比例在提高,上升了9.5个百分点,而同时城镇下降了9.5个百分点。变化之四是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城镇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增长速度。这一点体现了“均衡发展”。2007年农村生均公用经费约为2003年的2.7倍,而城镇约为2003年的1.9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