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请张厅长再具体介绍一下,山东省济南市解决择校问题的先进经验,刚才您提到招远中改革做得也是不错的,请具体介绍一下。
张志勇:对济南这个省会城市对择校问题采取措施,我们还是非常赞赏的,作为教育行为部门来讲。一个是资源的配置,首先是资源配置要满足城区学生的就学需要,所以这几年在改造城区薄弱学校时济南市做了大量工作。再就是招生择校制度限制措施,刚才我说到一点,如果你小学想择校的话,就必须要放弃中考指标生分配的资格,小学初中只要择校,将来我们60%-70%优质的高中指标分配权你就要放弃,所以家长做一个判断,权衡,要在小学初中择校呢,还是享受优质指标的分配机会。这个政策导向是非常强的,再就是限制班额,济南市把小学、中学班额限制作为一个政策了,就是教育政绩考核,这个地方班额不能超过多少,我们规定了45%,我们就要严格来执行。
今天都是新闻界的朋友,特殊情况找到我,教育局长就说现在不能45%了,谁也不行,我想这就是一个政策管理的问题。这几条下来,济南市的小学,包括初中,大班额的问题都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作为招远来讲,改革的意义是值得总结的,招远那么多任的教育局长换了,县委县政府的班子当然也一届一届在调整,但是招远中考招生制度改革,从我在省教科所的时候,我们中国教育学会一块推广招远中考改革的经验,招远中考改革从90年开始到现在20年,甚至还要早一点,为什么当时李岚清副总理作为领导来管教育的时候,他说招远是素质教育的发源地,之所以他说这句话,他主要是认为招远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所以在招远看不到辍学的学生,初中没有辍学的,基本没有辍学的现象,招生指标现在是100%分到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主要有几个因素怎么分,让老百姓能够服气,当然政府还是要把资源配置做好,这是基础,很多改革分和不分,老百姓有认同,就是城乡的资源配置,教师资源配置不能有太大的差距,另外一个是分配指标的办法要科学,现在是依据来分,一个是学校在校生的人数,初中生的人数有多少,占全县的比例,包括巩固率,都要影响招生优质指标的分配,如果你流失了学生,扣钱指标。第二个依据是初中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估,初中学校校舍设施配置教师队伍素质,管理水平要进行全面的评估,是不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水平,指标分配跟初中不是没有关系的,办学水平要作为指标分配的依据之一,这几个因素都要考虑来进行分配。
当然招远也有一个过程,一开始指标生在一个高中里面分数差距很大,不同学校进来,一张试卷考下来差距很大,在一个高中里面最高的时候可以差到80分,老百姓一开始也有一些意见,慢慢的开始调整,把分数的差距进行总结和调控,但是三年下来,很多中考时成绩差的孩子,高考时成绩不一定差,所以有一个20年不断完善改变的过程,所以招远这条道路是我们的改变教育的信仰是非常重要的,招远几任局长能
把这个事情坚持下来,中国搞一件事情,改革能够持续完善和推进,是值得新闻界朋友们总结的,也是对他们的肯定和鼓励,如果你们有兴趣可以看看,谢谢各位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