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74岁的退休教师刘招荣,通过自己二十多年对哥德巴赫猜想等世界难题的研究,引起了美国数学协会等十多个国际学术机构的重视,获得诸多荣誉。今年3月16日,总部设在美国的世界论坛,更是连续三次邀请他出席今年6月在旧金山举办的论坛大会。
30年前开始追梦
稀疏的白发,精神矍铄,2011年3月18日下午,记者见到了刘招荣。他正在位于晋中市榆次区安宁街的家中翻阅着数学专著。
刘招荣今年74岁,是左权县城关镇(现辽阳镇)西关村人。1962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数学系,在东北从教两年后,回到山西榆次鸣谦中学任教。1971年,因工作需要,又调入榆次铁路中学直至退休。
了解他的人都觉得刘招荣有点儿怪:平日很少出门,就是闭门“做题”。偶尔在小区出现了,邻居、朋友们热情地招呼,“吃过饭了?”他例行公事地回答“吃过了”。此后,你不与他说话,他也不会再说一句。
但记者眼前的刘招荣,提起自己的研究,话却格外多:哥德巴赫猜想,是全世界数学爱好者追求的一个梦想。它源于1742年,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的一个命题:一个大于4的偶数可以写成两个奇素数之和。260多年来,世界上大批数学家绞尽脑汁经过了无数次的研究,但最终未能解决这一难题……
1971年,从事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刘招荣便不止一次问自己:作为世界级难题的哥德巴赫猜想,让全球多少专家、学者绞尽脑汁,自己能不能全心努力,取得一些突破?从那时候起,刘招荣除去正常的工作,便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对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一度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
69岁的妻子,四个儿女,四个孙女、外孙,如今,刘招荣的生活幸福、快乐。但最让他牵挂的,还是哥德巴赫猜想。
25年完成猜想证明
成堆的演算本,满屋的数学专著,走进刘招荣的家,他的妻子赵少华说,“老刘对于数学的痴迷,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赵少华谈到,多少次已到吃饭时间,她不断地催促,刘招荣还是经常要让热饭冷了再热,热了再冷,才想起是填饱肚子的时候。
二百多年未解决的数学难题,让“哥德巴赫猜想”成为核心数学中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之一。数论界权威人士断言:“只用初等数论的方法是不能解决哥德巴赫猜想难题的”。刘招荣却认为,这是一种偏见,也正是这种偏见束缚和限制着人们的思维。
他走得就是初等数论的路子。为了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他几乎没有人与人之间最普通的交流,被人称为不正常。妻子赵少华和他相濡以沫多少年,但能请他一同到超市、广场转一转,都成了一种奢望。
刘招荣每月的工资近3000元,在外人看来也不算少了。可是,这么多年,他却没有积蓄:除了四个子女当年上学的花费外,他与妻子的工资全部被他买了各类数学论著。
1996年,多年的努力后,刘招荣最终按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但是谁能证明他已经成功?谁能说明他的结论的正确呢?为了证明自己,从这一年起,他一次次把成果邮寄给国内的有关学术机构和数学界的权威人士,但每一次都如泥牛入海。
无奈之下,1999年,刘招荣把自己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全文和研究成果汇报表发布于网上,并用中英文两种语言向全世界毫不保留地进行了公布。此后不久,许多国际组织才纷纷来信,要求他把研究成果给他们寄去,以供研读和分享。
成果被剑桥大学收藏
美国数学协会邀请他加入、英国剑桥大学希望他去参加学术交流、美国传记学会给刘招荣颁发了《21世纪伟大人物》的荣誉证书……刘招荣名声在外了,但他仍旧一味地专心于数学研究,除“哥德巴赫猜想”外,他的成果还有“解双生素数有无限多”等另外19项。
外界的知名度,也为刘招荣赢得了众多的荣誉。1999年,刘招荣被美国数学会吸收为会员;2005年,美国数学协会邀请刘招荣成为该会会员。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给他颁发了《21世纪2000名杰出学者》荣誉证书、美国传记学会授予他“21世纪伟大人物”的荣誉……
2005年2月,世界教科文卫组织给他颁发了专家证书,该证书写道:“鉴于您在业界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经专家学术委员会确定,您已正式成为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专家成员。”当年12月,他的研究成果被编入《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专家年鉴》,并在泰国曼谷举行的年会上获得“首批特殊贡献专家金色勋章”。
2011年3月18日,记者来到刘招荣家时,他再次收到总部设在美国的世界论坛的邀请函。为了能邀请他参加这次盛会,论坛总部已先后三次给他发函。而此前,他也已两次参加该组织开展的活动。同时,刘招荣自己编撰的《哥德巴赫猜想等著名难题解》一书,还被英国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图书馆收藏。
“再多的荣誉、身份,我都可以不要,我只要学术界,能够给我《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一个明确的答复。我确信,我的研究能够完全解开哥德巴赫猜想的难题。”刘招荣说。(记者 任俊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