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玉树人这一年:在祖国的怀抱中
2011-04-13    新华网

字体大小:

  高天厚土,沃野朔风。黝黑的笑脸,不倒的玉树。距离那场惨烈地震,即将一年了。

  这一年,玉树人始终高昂头颅、挺直脊梁前行。在祖国坚实有力的怀抱中,玉树人度过了一个温暖的冬天,即将迎来冰雪消融、格桑花开的春天;

  这一年,玉树人迸发了顽强的生命力。虽然痛失亲人、家园破碎,但他们没有失去尊严与刚强,就像藏族神话中的阿初王子,咬牙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就为了一个重建新家园的梦想;

  这一年,玉树人团结和睦、守望相助。在这场人类历史罕见的高寒高原地带震后救援与重建行动中,玉树各族人民以血浓于水、爱重于山、情深于海的骨肉感情,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进步的赞歌;

  这一年,玉树人在重建家园的同时,也在进行精神与心灵的重建。他们感受了自然的力量,更感受到了国家的力量。他们正在走出痛苦、悲怆、绝望与迷惘,正在找回信心、梦想、快乐与希望……

  红旗作证:在这片满目疮痍的大地上,党和国家,始终与玉树人在一起

  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红旗小学临时教学点,长风浩荡,国旗招展。

  六年级学生卓尕永吉说:“我们每天上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五星红旗致敬,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热爱。”

  玉树,到处是红旗。

  一年来,红旗凝聚了玉树人真挚的情感——党和国家,离我们这么近……

  “地震前,我们也一直在给孩子讲国旗的意义,但地震之后,孩子们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理解。”玉树县第三完全小学校长尼玛江才说。40岁的尼玛校长,是一个典型的康巴汉子,卷发,脸庞黝黑,目光中透着镇定与坚毅。第三完小是玉树州最大的小学,学生3000余人,大多数是藏族贫困牧民的子女。

  4月的玉树,草木尚未萌发,炽烈的阳光刚将褐色的大山晒出一点暖意,旋即而至的漫天大雪又将天地变得一片迷茫。在缺乏彩色的季节里,在沉默的群山之间,在废墟、板房与帐篷上,一面又一面国旗、党旗,在高原的风中猎猎飘扬,像是带来温暖的火苗,又像是传递春的气息的花朵。

  整个玉树,度过了一个温暖的冬天。走进每一户帐篷,里面都暖呼呼的,烧煤的钢板炉上搁着水壶,空气中弥漫着酥油茶的香气。玉树冬季漫长,从10月到来年5月都需要供暖,以前大多是以干牛粪做燃料,地震发生后,政府送来了燃煤。74岁的才仁永措平生第一次烧煤,开始还很不习惯,慢慢就喜欢上了。老人原来最担心的是地震后怎么过冬,“现在吃的、用的、住的、取暖,全由国家照顾。”在她的帐篷不远处,就有一面国旗,老人每天都要凝神地看一阵,在她心里,这就是国家,这就是主心骨。

  这些红旗,在去年大地震后的漫天烟尘中昂然卓立,一直飘扬至今。

  地震发生后,青海省委组织部连夜购买和赶制310面党旗、100面国旗和330面印有“党员突击队”、“党员救援队”等标志的红旗,15日一大早送往灾区,目的就是让灾区群众感受到党组织的强大力量,感受到党员干部队伍是一支最值得信赖的队伍,感受到党和政府就在自己身边。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青海:1500名藏生到省外接受免费中等职业教育
· 关于表彰青海玉树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
· 聚焦·教育|玉树地震:用坚强点亮希望!
· 鲁昕赴青海玉树考察地震灾情慰问灾区师生
· 教育部启动一级地震应急响应 全力支持救援工作
· 回良玉:采取多种形式确保学生尽快复课
· 玉树民族中学创造生命奇迹 1800余师生零死亡
· 回良玉:扎实做好灾区学生就学工作
· 教育部安排5000余名玉树灾区中学生到省外就读
· 关注青海玉树地震 为灾区师生祈福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