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深入浅出地回答了八大热点问题,本报推出系列专题报道,逐一解读。今天关注如何实现教育公平。
缓解“择校热”:用10年左右时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要硬件建设标准化、师资双向流动、规范升学入学、优质资源共享、破解家长“心结”。
惠及“民工娃”:贯彻“两为主”政策,即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和以公办中小学为主,更好地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破解“入园难”:必须坚持公办、民办并举,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还要充实队伍,强化师资,加大投入。
资助寒门学子: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包括“奖、助、减、免、贷”等多种形式。应实现应助尽助,标准动态调整。——摘自《从怎么看到怎么办》
-现状解析
缩小差距解决“择校热”
【原书摘引】为了孩子能进名校,家长托关系、找门路,不惜举家迁移,不惜付高额“赞助费”……“择校热”高温不退,已成为教育公平问题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突出表现。
【专家解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表示,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解决“择校热”问题,一是政府用行政手段强行解决,虽然效果会立竿见影,但会忽视不同学校的历史积累;二是从政策上着手,使劣质学校成为优质学校,这种方法需要长时间的资金、政策扶植,而且要避免优质学校变成劣质学校;三是体制变更,政府不再办校,办学者和管理者彻底分离。从其他国家经验来看,这是长久解决教育均衡问题的办法。但这种办法时间也很长,短期内在我国现有条件下可能难以实现。
鼓励私立缓解“入园难”
【原书摘引】为给孩子争取一个入园名额,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年轻的“80后”父母,备足“装备”,在幼儿园门前排起长龙、日夜坚守。入园难已成为影响教育公平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
【专家解读】储朝晖称,实际上,“入园难”很大部分是指进入公办幼儿园难。由于公办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享受的政策不对等,前者享受到更多的政策扶植,在师资、经费等方面占据优势,因此成为家长的“首选”。
要解决“入园难”问题,一方面要增加资源总量;另一方面,要鼓励私立幼儿园更好地发展,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记者 邓杭
|